□□嚴恪
日前,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2014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浙江省臨海市列居“2014中國文化競爭力十強縣”第四位。在1994年撤地建市之前,臨海一直是臺州的州、郡、路府、治所和行署所在地,是臺州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這座倚山臨海的千年古城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臨海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很多區域旅游產品走向同質化的今天,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的旅游業有何與眾不同?其發展后勁何在?未來的目標又是什么?時值5月19日中國旅游日,由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記者以及旅游達人組成的采風團來到浙江臨海,對當地頗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進行了調研。
秀美東湖攀爬長城憶江南
臨海東湖原為城北白云、山宮數溪匯合處,南北長近500米,東西寬約150米。與杭州的西湖相比,東湖顯得小巧玲瓏。走進東湖,碧波蕩漾,各種叫不出名的植物搖曳多姿,風格迥異的亭臺樓榭描畫著古風古韻。雨后的青石板已然潤濕,湖面、樓榭、植被映襯在遠方輕霧升騰的群山疊翠之間,東湖之秀美在這一刻展露無疑。
從東湖憑欄遠眺,遠處的綿延青山之中一道石砌的“天梯”直貫山脊,那里即是“身價”非凡的江南長城。許多遠方來的客人十分好奇:江南也有長城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在浙江臨海就有這么一座形態完好的城墻。臨海古城墻不僅可用以抗擊敵寇,還有防止靈江入海口水位上漲、洪水侵襲城內民居的特殊功能,因此才能歷經朝代更替,得以保全至今。
在高聳的古城墻腳下,一座石牌坊上鐫刻著“雄震東南”四個大字,背后便是那道有著198級石階的“天梯”,順著這道“天梯”往上攀爬,既考驗游人的毅力,也會收獲不一般的驚喜。當人們來到“天梯”盡頭的城門樓下駐足回眸,會驀然發現東湖全貌盡收眼簾,而湖的兩側一邊是高樓林立的新城區,一邊是曲巷幽深的老城區,兩者以不同的形態風貌,為游客講述著臨海城古往今來的故事。
臨海古長城的建筑結構與其他古長城相比,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一是各城門的樓與下面通道頂有一呈長方形的“天窗”;二是沿江城墻的“馬面”,其凸出面不是一般城墻的方形,而是一面方一面弧,即靠江上游方向的都是無棱角的,這樣可以減少江水的沖阻力,使城墻兼具軍事防御和防洪抗洪雙重功能。另外,臨海古城墻為了防止洪水侵蝕,大都用燒磚筑成,這在明代之前是不多見的。并且,那時的城墻就擁有了包括甕城、糧倉、藏兵樓在內的完備的防衛體系。據介紹,當年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這里九戰九捷挫敗倭寇。
除了當年的臺州府城——臨海擁有長城,在位于東海之濱的桃渚鎮城里村還有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古城。桃渚城是明代專為抗倭而設置的千戶所所城,周長1366米,城高4.5米。在古城漫步,不僅可以憑吊當年的古戰場,還可以在古風猶存的大宅院里品嘗小城美食,參與打麻糍等傳統民俗活動,體驗有著濃郁風情的小城生活。
鶯歌燕舞名街演繹落寞與繁華
相對江南長城,臨海的另一重要景點是紫陽古街。作為浙江第二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紫陽古街呈南北走向橫貫臺州城,用我國古建筑專家黃大樹的話來說,是“江南第一,全國罕見”。
寬4米至5米、全長1080米的紫陽古街最早形成于唐初,它的發展與古臺州府的歷史緊密相連,近1400年來見證了落寞與繁華。無數鶯歌燕舞、風花雪月的故事,多少旗亭酒樓、勾欄瓦肆的傳說,都曾在這里演繹。
紫陽古街仍保存著唐宋里坊制格局,街面房子一般為兩層木結構,大多為前店、后坊、中客堂、上臥房,門上往往是木雕、灰雕、石雕三者結合,屋架是榫卯結構,墻體和房柱最常見的裝飾是獅子、鹿、龍鳳、蝙蝠,石窗圖案則以荷花、盒子、“萬”“壽”“福”字為多。
漫步在紫陽古街上,你會發現街兩旁開設有許多老字號的商家店鋪。隨意走進一家手工作坊,都可以興趣盎然地駐足良久。位于紫陽街82號的張秀娟剪紙藝術館,是臨海民間藝術的一個傳承基地。作為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剪紙有兩大技藝,一是繡花樣及禮花徒手剪紙絕技,二是雕花樣的刻制技藝,集中體現了張家剪紙的工藝水平,張秀娟則是張家剪紙的唯一傳人。
蝸牛(北京)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徐挺說,一把剪刀、一張彩紙,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了解到民間藝術的精美,體驗了民俗生活。像張秀娟這樣的手工藝人既傳承了非遺,又在臨海旅游的文化創意方面作出了探索。雖然目前國內大多數旅游景區都重視以文化創意來體現主題特色,臨海的獨特之處在于傳承傳統的生活美學,形成濃郁的生活氣息。
最憶臨海千年古城與時俱進創5A
據相關歷史記載,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徐霞客游歷天臺,時隔17年后又來到臺州府城臨海,并與當地人士結成了深厚的友誼。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有理由堅信,正是由于古時臺州優良的自然風貌和民情風俗,才吸引了這位游圣的到訪。
今天重走霞客路,是人們對以往歷史的深情緬懷。臨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盧如平認為,這次全國記者采風行活動在臨海舉辦,也是一次學習、弘揚徐霞客精神的具體實踐,也將有力推動臨海旅游事業的發展。
北京巔峰智業旅游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劉鋒認為,旅游宣傳最重要兩件事就是內抓精品,外樹形象。他欣賞臨海的八字理念“全境景區、全域旅游”,“千年古城,最憶臨海”的旅游品牌形象則塑造了很好的氛圍和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臨海市風景旅游管理局局長王波介紹,臨海市近年來加大了旅游景區規劃建設的力度,目前臨海市已經將“江南長城”、東湖景區、紫陽古街等景區捆綁打造,創建5A級旅游景區“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近期,臨海已經對“臺州府城”60個旅游廁所進行了改造升級,投入2.1億元的巾山西北角廣場建成開放,臺州府城墻博物館也已經開館。其中對紫陽古街等街巷的改造是重點,統一設計規范廣告牌匾、標牌標識等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已經完成,下一步將進行招標和大規模建設。
王波強調,在創5A過程中,“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也將與時俱進,做好業態引進,引導特色街區業態發展,出臺扶持引導政策,分區塊引入特色餐飲購物、特色酒吧、特色民宿客棧等商業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