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黃古林草席:傳統手工的現代堅守

2015/6/9 9:38:22 點擊數: 【字體:

黃古林草席:傳統手工的現代堅守

省級非遺傳承人袁阿蘭

黃古林草席:傳統手工的現代堅守

古時五港橋席市場地

黃古林草席:傳統手工的現代堅守

打席筋

 

    甬  文

    黃古林草席,曾名“寧席”“甬席”“明席”,手工編織而成,因產于浙東水鄉古村——黃古林而得名。受氣候、土壤與自然環境等客觀條件限制,編席用的席草以黃古林一帶所種植的品種質量最好。黃古林草席的主要品種有麻筋席、紗筋席和軟筋席,尤以白麻筋席迭面平直、編織緊密、硬朗挺括、吸汗力強而著稱于世。據明代寶慶《四明志》記載,早在唐朝,黃古林草席已作為特產遠銷外地。至宋代,草席生產已具相當規模,黃古林成為全國草席的主要生產基地與貿易集散地,產品遠銷東南亞。至清嘉慶年間,全寧波開設大小草席銷售店23家,且在全國設多家席店,據不完全統計,年產草席逾100萬條。

    草席的手工制作工藝較復雜,有備料、搓麻筋、編織、修邊和排席等環節,道道工序環環緊扣。所需的主要原料席草,須于頭年的10月至11月種到田里,次年7月收割、翻曬后備用。編織必須以兩人為一組,一個人坐在席機的正面,進行壓扣,另一人坐在席機側面叉草,這是黃古林草席有異于其他各地的獨特制法。兩人做到動作流暢、配合默契,往往需要經過多年的合作。即使像這樣的熟練工,一幅1.8米寬的草席,也要8個小時才能完成。

    黃古林草席技藝傳承是集體傳承、戶戶承續。上世紀90年代以前,鄞西一帶素有家家織席的傳統,一般農戶人家孩子在七八歲時就跟隨父母開始織席,耳濡目染,從簡單的操作逐漸到獨自操作,可以說人人都會。但是,由于手工織席業勞動強度大,收入微薄,年輕人不愿意繼續從事此行當,目前草席手工編織人員年齡大都在60歲以上,最大的已80多歲,且人員數量在逐年減少,傳承人青黃不接,技藝瀕臨失傳。

    為了保護傳統的手工編織技藝,寧波市鄞州區將古林草席編織列入重點保護項目,2010年報送并被列入浙江省非遺項目。古林鎮的仲一村被確定為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傳承基地,村里80歲高齡的編織能手袁阿蘭和60歲的鄭仁菊為代表性傳承人。古林鎮中學還在2004年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編制了《古林市場草席編織》教材并向學生授課。2012年,由黃古林草制品有限公司出資建造了面積2000平方米的黃古林草席博物館,免費向市民開放。仲一村于2013年在村里建立了黃古林草席編織室、陳列室,收集了村民此前用過的編織工具,記載了傳統的編織技藝,使手工草席編織技藝有望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