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浙江記者 杜俏俏
7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劇院里人聲鼎沸,當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謝幕時,觀眾集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媽媽,我還想再看一遍,那個孫悟空筋斗翻得太厲害了,比動畫片里的孫悟空厲害多了。”來自杭州大關小學的小學生王思雅對著媽媽撒嬌地說。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放暑假,聽說有適合小孩子看的演出,買好票早早地就過來了。起初擔心戲曲聽不懂,孩子看不下去,結果發現她從頭到尾都看得很認真,“下次有這樣的演出,還要帶孩子來感受傳統文化。”
演出現場除了一些帶著孩子前來觀看的觀眾外,也不乏一些老戲迷,年近八旬的王大爺是紹興人,這次已經是第三次觀看了,“這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演就是50多年啊。”王大爺顯得有些激動地說,“提到紹劇就想到猴戲,就想到了上世紀60年代《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演六齡童。”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紹劇中最經典的劇目之一,也是我們劇團的保留節目。”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院長朱燕說,這部戲迄今為止已上演了3000多場。從1960年最經典的六齡童和筱艷秋主演的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開始,至今已經傳了六代人。“我們按照不同觀眾的需求編排了青春版、校園版、巡演版等,今晚上演的是舞臺版”朱燕說,“一部好戲能挽救一個劇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挽救了紹劇,也成為紹劇的一個頂峰,我們希望能將它很好地傳承下去。”
據了解,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作為“浙江省傳統戲劇經典劇目展演”的開幕劇,接下來,11臺浙江經典的傳統劇目,將分別在杭州、紹興、金華三地聯動演出,涵蓋越劇、婺劇、紹劇、甬劇以及京劇、昆曲等傳統戲劇劇種。來自寧波甬劇團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也將在勝利劇院向杭州觀眾展現風采。此外,在浙江勝利劇院舉辦的《一脈相傳·經典折子戲專場》中,很多折子戲已是瀕臨消亡的劇種,如余姚姚劇、寧海平調、臺州亂彈、西安高腔等。在杭州劇院舉辦的《越華如水——戲曲名家名段音樂會》中,魏春芳、謝莉莉、張琳、章益清、廖琪瑛、陳湜、蔡浙飛、張小君、陳曉紅、華渭強、王靜、謝群英、趙志剛、王濱梅、董柯娣等越劇名家也將登臺亮相。
“今年出臺的《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是第一次系統出臺的對浙江戲曲保護的政策文件。”浙江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薛亮說,我們將用10年時間,分兩個階段對傳統戲曲進行搶救、保護、傳承,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八個一批”目標,即搶救一批瀕危劇種、命名一批傳統戲劇之鄉、確立一批傳承基地、扶持一批重點院團、推出一批優秀劇目、培養一批戲劇名家、開展一批重大活動、形成一批戲劇品牌。本次傳統戲劇經典劇目展演,正是這個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近年來,浙江省一直致力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早在2002年就出臺了《加強對昆曲藝術保護扶持的實施意見》,每年補助500萬元用于扶持昆曲,永嘉昆曲傳習所因此得以恢復,重回全國七大昆曲院團之列。2005年出臺的《關于開展青年藝術人才培養“新松計劃”的實施意見》,10年來資助了70余個項目,發現、培養和推出了戲曲藝術等各藝術門類青年藝術人才1500余人。全省列入省級非遺名錄的地方戲劇項目有56項,其中的24項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從今年開始,浙江省財政每年將拿出1600萬元,分別用于56個傳統戲劇項目和傳統越劇的保護傳承,推動傳統戲劇活起來、傳下去。
本次展演戲曲作品,如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五女拜壽》、《西廂記》,浙江越劇團的《九斤姑娘》,浙江京劇團的《飛虎將軍》,浙江昆劇團的《西園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的《白蛇傳》,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寧波市甬劇團的《天要下雨娘要嫁》,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貍貓換太子》等,其中大部分已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優秀保留劇目。
此次展演一如既往地遵循低票價惠民策略,最低票價50元,最高票價180元。而在演出地點上,此次展演特別選擇了三地聯動,把平日不?吹牡胤綉蛞胶贾,把省級院團的戲帶到紹興和金華,“形成省市之間交流互動,匯聚更多的觀眾,為廣大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開啟一扇接觸傳統戲曲的窗戶。”薛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