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老街保護的一波三折:胡同淪為小商品市場集散地

2015/7/30 9:38:11 點擊數: 【字體:

老街保護的一波三折:胡同淪為小商品市場集散地

    近日,由于商業味太濃,北京什剎海、南鑼鼓巷落選國家歷史文化街區的消息,引起社會普通關注,令人唏噓。其實,落選之事早有端倪。今年2月5日,本版曾刊發報道《南鑼鼓巷的三個尷尬》,對南鑼鼓巷過度開發,游胡同變成了逛買賣街,周邊胡同文化遺跡多未開放等現象提出批評。

  什剎海、南鑼鼓巷,歷史上這些地方原是居住區,過多的商業開發,未能讓這些地方得到原汁原味兒的保護,沒能反映出其原有的價值特性和歷史定位。時值《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10周年之際,人們不禁要追問:10年來,老城的破壞為何變本加厲?商業化為何停不下來?老城保護必須以過度開發為代價嗎?

  修建詳規10年未編制

  2005年5月1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10年來,條例實施的情況如何?

  今年5月開始,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前門大街、南池子、玉河、南鑼鼓巷、什剎海、大柵欄、琉璃廠等地進行了歷時兩個月的實地檢查。

  檢查發現,當年以市場化開發帶動危改的破壞性勢頭得到了遏制,在今年4月公布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名單”中,皇城保護區、大柵欄歷史文化街區入選,而名聲在外的南鑼鼓巷、什剎海,因商業開發過度,未能得到原汁原味兒的保護而落選。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對由于保護管理工作不力,致使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價值受到破壞、已經不再符合規定條件的,將撤銷其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稱號。

  檢查組指出,北京的舊城保護和改造,主要采取自下而上推動具體項目帶動保護的方式進行,雖然實現了由開發主導向政府主導、由“大拆大建”向小規模、漸進式、微循環改造模式的轉變,但還沒有跳出以商業開發就地平衡成本的改造模式,導致南鑼鼓巷、什剎海等地區商業性開發程度高,但功能和人口卻未能得到有效疏解。

  據統計,目前在舊城歷史文化保護街區范圍內,居住在平房區的常住人口不少于30萬人,依然存在違法建設現象頻發、安全隱患巨大、基礎設施匱乏、交通不便等突出問題。令人遺憾的是,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發現,《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10年來,條例要求政府應當制定并公布舊城和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但迄今尚未編制并公布,致使保護工作缺乏具體規劃和標準。

  舊城保護專家認為,城市的發展是一個有機更新的過程,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原則是城市肌理不能丟失,傳統城市格局不能改變,古建文物不能損毀,城市功能得到改善,居民生活獲得提升,但目前北京歷史名城的保護利用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走上商業化的不歸路

  美國《時代》周刊曾將南鑼鼓巷列為亞洲25處不得不去游玩的地方。

  坐落在北京鼓樓與地安門之間的南鑼鼓巷,有著74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規劃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一:絕無僅有的北京胡同原貌,各色時尚的趣味小店,摩登前衛的青年男女,構成了南鑼鼓巷的魅力與風情。據統計,在旅游旺季,南鑼鼓巷每天的游客突破10萬人次,直逼故宮等著名旅游景區。

  南鑼鼓巷是元明清幾個朝代的市中心,東西兩側各排列著八條胡同,見證了北京城從元明到清,從民國到現在的歷史風云變幻。當年,這里的街街巷巷都擠滿了達官顯貴,從明朝將軍到清朝王爺,從文學大師到畫壇巨匠;深宅大院數不勝數,板廠胡同的“僧王府”,后圓恩寺胡同的蔣介石行轅、茅盾故居,菊兒胡同的宏德禪林、榮祿府花園,雨兒胡同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帽兒胡同的婉容故居,秦老胡同的綺園等,可以說,這里的每一條胡同,都留下過歷史的痕跡。

  時光輪回,如今游走在南鑼鼓巷里,濃郁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在700多米的胡同兩側,商店一個挨著一個,游客如織。買賣的吆喝聲、嘈雜的音樂聲、游人的嬉笑聲不絕于耳。

  記者曾帶一位外地朋友到此體驗歷史文化街區的韻味,沒想到逛后她說:“和想象中的不一樣,這里只有口味沒有韻味,只見食色不見文化,賺了人氣丟了精神。”

  無論是南鑼鼓巷還是什剎海,都開發成了吃喝玩樂商業一條街。除了吃些小吃,買個紀念品,很少有人尋著歷史的足跡,體味北京胡同的風情和歷史文化韻味。在商業大潮開發的沖擊下,這些曾經輝煌的歷史文化街區,淪為世俗的小商品市場集散地。

  保護與傳承相脫節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核心,就是對優秀歷史文化的有序傳承。北京市人大指出,目前,北京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歷史文化傳承未能有機結合起來,只注重了建筑的保護,而沒有最大程度地保護歷史環境和風貌特色,這也是什剎海、南鑼鼓巷落選國家歷史文化街區的主要原因。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舊城區歷史遺存豐富,必須明確舊城保護與發展的底線。北京市人大建議,應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納入北京“十三五”規劃編制中,明確保護范圍、保護原則、保護內容及整治措施等,確保舊城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將舊城的居住人口密度和就業調整到適度水平。

  此外,目前北京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在資金需求與投入上還存在著巨大的供需矛盾。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偉表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公益性資金,特別是舊城風貌保護、老舊房屋修繕、市政設施改善、人口有效疏解等資金需求巨大。

  據了解,北京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雖然每年政府財政投入10億元,但與龐大的資金需求相比,仍然杯水車薪。像什剎海、南鑼鼓巷這樣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政府要做好基礎設施保障,留住老居民,以使用帶動保護,堅決斬斷開發、拆遷中潛在的利益鏈條。

  對于舊城的規劃和保護,北京市規劃委日前表示,2014年制定的《北京市舊城平房區規劃管理辦法》,已報市政府研究審議。目前正在配合市發改委組織編制“十三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規劃,同時還在編制盧溝橋、宛平古城和長辛店老鎮等地區保護規劃,西城區也在編制什剎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

  保持歷史街區的歷史感和人文氣息,歷史街區才具有生命力。作為“文化中心”的北京,保持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崇敬,不僅要落實到口頭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 (本報記者 張景華)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