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山西元代壁畫中的運動“捶丸”:和高爾夫極其相似

2015/8/3 9:24:28 點擊數: 【字體:

山西元代壁畫中的運動“捶丸”:和高爾夫極其相似

元代《捶丸圖畫壁》是當時捶丸運動最形象、最完整的證據。資料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爾夫是成功人士的專屬運動,是一項奢侈的貴族運動,平民很少能夠參與。這種認識多來源于電影、電視劇。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在起源之初卻是平民用來娛樂的。同樣,也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古代有一種運動叫“捶丸”,和高爾夫運動極其相似。現存于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水神廟的元代《捶丸圖畫壁》,反映的就是當時捶丸運動的情形,是最形象、最完整的證據。國際奧委會主席前薩馬蘭奇曾經在看到后大吃一驚說:“原來中國人在元代就開始打高爾夫球了!”

  A 它是一項具有文化內涵的運動

  關于高爾夫球的起源,流傳最廣的說法是它起源于蘇格蘭。古時,蘇格蘭牧羊人經常用驅羊棍擊石子,比賽誰擊得遠而且準,這就是早期的高爾夫球運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廣泛流傳,高爾夫進入了貴族階層,成為一種貴族運動,它也因此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它是一項非常講究禮儀的運動,主要表現在服裝和一些規則上。”省體育職業學院高爾夫項目的負責人曹珺介紹說。

  最初,人們對于打高爾夫球時的著裝要求非常嚴格,必須穿得很正式,褲子的長短是有要求的,上衣不可以是沒有領子的衣服。慢慢地,也可以穿運動裝了,不過還是要求款式端莊大方,舒適而適宜運動。

  高爾夫的規則有很多。一個標準的高爾夫球場包括18個洞,每個洞都有規定的桿數,稱為標準桿。每個洞的標準桿數由該洞場地大小而定。比賽時,每組不超過4個人,打完18個洞的時間為4小時15分鐘。運動員在開球區依次用球桿擊出各自的球,然后走到球的落點處,繼續擊球,直到把球擊入洞內。誰用最少的次數把球擊入所有球洞,就獲得勝利。一套高爾夫球桿限定不得超過14 支。整套的組成則視個人的喜好而定。通常一套球桿包括鐵桿、木桿及推桿。但這并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須攜帶這些球桿。

  隨著球場的建設、球場類型的增加,這些規則也在不斷改變。但最基本的規則不外乎有這么幾個。“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守時,不能遲到,如果遲到就輸了。其次是誠信,因為高爾夫球比賽是全場無裁判的,主要取決于球員自身是否誠實、是否能自覺遵守規則。只有在遇到很多障礙物時,不知道球如何判定時,才可以申請裁判來判定。此外,還要隨時隨地為他人著想。為了大家的利益,球員打球時不得延誤時間,如果一組球員在球場上進行遲緩并落后前面的打球員整一個洞以上,應該讓后續的一組先行通過。自律、誠信、隨時為他人考慮———這就是高爾夫運動所倡導的精神。”曹珺說。

  總的來說,它是一項很有紳士風度的貴族運動。因此很多老板喜歡在高爾夫球場談生意,打一場球,基本上就能將一個人的人品看得很清楚了。“而且我們發現其他比賽中會有掌聲、喧嘩,氣氛比較熱烈,但高爾夫全程卻比較安靜,尤其是在擊球時。這種環境也更加有利于人們放松身心。”

  B 捶丸中國古代的“高爾夫”

  我國古代的捶丸,與高爾夫運動的形式極為相似。因此,近幾年來,不斷有人提出高爾夫是起源于中國的說法。“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球類游戲。據記載,捶丸的出現與盛行于唐代的球類活動有密切關系。唐代,因為蹴鞠、馬球等運動比較激烈,不適合女子參與。于是就出現了一種拿球桿徒步打的球類游戲,叫做“步打球”。玩時分隊,用杖擊球,以球入對方球門為勝。玩這個游戲的主要是一些后宮佳麗。發展至宋代成為一種新型的球類運動,即以杖擊球,以球入穴為勝,這就是捶丸。此時,步打已經成為一種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大型游戲活動。據《宋史·禮志》記載,每年三月,宋太宗都要親自主持儀式,組織朝廷和藝人們參加步打游戲。步打在金元時期開始稱為“捶丸”。

  出現在元朝的《丸經》一書,是一部系統的高爾夫球理論著作,從比賽規則到揮桿要領,都進行了詳細記載。比如捶丸的球桿就有杓棒、撲棒、單手、鷹嘴等十種,比高爾夫選手在比賽中需要用到木桿、鐵桿、長桿、短桿等更為講究。除了利用天然山坡打球,同樣的,即使在平坦的草地上,捶丸的場地也人為地設些高低不平的障礙。今天高爾夫球設發球座作為每一洞的發球點,捶丸也劃定擊球點稱為“基”,捶球時分頭棒、二棒、三棒,頭棒需先安基再擊球,每棒以前一落球處為新的起點。可以說除了名稱不同,捶丸的整套打球模式,幾乎是高爾夫運動的翻版。

  除了形式規則相同以外,捶丸所體現的運動精神也和高爾夫相似。它將道德品質教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強調游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修身養性,要求在游戲中對人友善,語言和藹,不能因為技術高超就孤傲逞能,舉止淺薄。比賽中要按尊卑長幼的秩序,做到屢勝而不傲,屢敗而不怒,心要靜定,志欲寧適,氣要溫和,體要安舒,容止端莊,語言簡當。這充分體現出中國社會對于禮儀的重視和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超然的境界。

  捶丸,在其發展史上曾大盛于宋、金、元三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樂此不疲。《丸經序》載:“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元人雜劇《慶賞端陽》中曾有道白:“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試武藝么?”可見當時玩捶丸的水平高低和射箭一樣是可以用以炫耀的才藝。

  捶丸發展到明代,主要在都市中流行,且其娛樂性更為顯著。明朝覆滅后,滿人入關,禁止人民練武,捶丸運動也因此逐漸中斷,隨之失傳。

  C 山西高爾夫項目成績不錯

  1984年,由霍英東等人出資創建的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對外開放,這是內地的第一座高爾夫球場。可是,在引進之初,高爾夫卻被蒙上了一層錯誤的面紗,國外的貴族運動被引導成為一種奢侈運動。因此,高爾夫球場上更多的就是有錢人。“太貴了,一張年卡幾百萬,最普通的一張卡都要三十萬,普通人群根本消費不起。這幾年,國家陸續取締了一些高爾夫球場,為的就是慢慢地讓高爾夫的精神滲透進來,還原它作為一種運動的本來面貌,而不再只是一種奢侈的運動。”曹珺說道。

  據了解,我省現在共有6家高爾夫球場,會員約有一千人,這些人也可能同時是好幾個球場的會員。新會員每年也在遞增,但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整個城市的發展速度。曹珺表示,“因為現在人們比較注重養生,健康意識也很強烈,而高爾夫球場的空氣好,很適合健身,所以也會吸引很多散戶。比如說他們不辦會員卡,買練習場的年卡或者是次卡也可以。其他的還有一些團購或者活動,像各大銀行的VIP客戶都會有福利,存款超過多少萬就可以免費去參加。不過,總的來說還是有門檻限制的,想要把它做成平民化、大眾化的運動,目前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對于它的市場前景,曹珺還是持樂觀態度。“我堅信高爾夫成為奧運會項目以后,肯定會引起所有人的關注。在不久的將來,高爾夫一定能成為大家都能玩得起的一項運動。”

  繼2013年高爾夫成為全運會項目后,2016年它又將成為奧運會項目。如今,在一些國際性的賽事中也經常能看到中國選手的身影,比如楊姍姍、關天朗等,水平都很高。美國著名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曾經說過,最終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一定是中國人,中國將來一定是一個高爾夫強國。因為高爾夫沒有身體沖撞,主要是打技巧的,正好符合中國人的競技特點。這對于高爾夫運動在國內的推廣有很大影響。國家現在也是比較支持高爾夫項目的發展,國內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也越來越多,大概達到了百所。此外,今年首次有大學采取免試入學政策,以前學高爾夫只是一個愛好,現在如果你會打高爾夫或者有一些成績,就可以免試進入一些知名大學的體育系。“高爾夫成為奧運會項目以后,國家一定是要建立這個選才機制的。”曹珺說道。

  據介紹,省體育職業學院的高爾夫項目是從2012年開始建立的,到現在為止教了三屆學生。“從就業、收入上來說,這個職業還是有發展前途的。我們的訓練成績還是不錯的。去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錦標賽,取得了全國團體第五的成績,個人的最好成績是第七名和第九名。今年一月份參加世界大學生選拔賽,拿到了第十名和第十一名。”曹珺告訴記者。

  此外,他們還開設了少兒高爾夫班,“其實這個項目在國外很盛行,國內引進才有三四年時間。今年4月份我們在省內啟動這個項目,在一家按照國外體系培養孩子的幼兒園開始進行高爾夫教學。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能看到孩子的進步,學了高爾夫項目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有別于其他孩子的。相信中國的高爾夫球隊以后一定會成為一支從小培養的隊伍,這樣等將來有機會參加省運會、全運會時,才能從大量預備人才中選出好的選手。因此,高爾夫定會變成全民參與的運動。” 本報見習記者 南麗江

  結束語

  往事越千年,無數驚喜穿古今。這回我們描述的一個和歷史、和考古有關的話題,居然是體育。沒錯,體育。

  可能有人會較真,現代體育項目打顧拜旦老先生算起,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怎么和考古與歷史沾邊兒。但認真翻翻現在一些流行的體育項目家底,似乎都能在歷史上找到鼻祖本尊,射箭、龍舟、棋牌、馬術……可以讓您聯想到古代的某些名人某些逸事,甚至高爾夫,如此高大上的貴族運動,古代都有個叫捶丸的項目,簡直是活脫脫的原版。

  體育,是現代社會引領人們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極好方式,體育,同樣包含著厚重的歷史底蘊。體育的歷史屬性和文化屬性,可能不為人所熟知,卻是歷史傳承中繞不開的重要一頁,有些時候,您讀懂了體育,也就讀懂了那段歷史。

  無論是射箭、龍舟,還是棋牌、馬術,體育項目終歸要發展完善,推陳出新,讓這些項目更接地氣,更易于在競技場比試,更易于在民間推廣。當這些體育項目在奧運會上萬眾矚目,在群眾參與中長盛不衰,在市場經營里變成產業,體育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都是會得到最大效應的體現。

  我們尋找整理山西部分體育項目的古今線索,赫然發現,體育運動大有看頭。本報記者 劉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