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探訪華南最大考古遺址公園:地宮祭文記王府"宮斗"

2015/8/4 9:54:56 點擊數: 【字體:

探訪華南最大考古遺址公園:地宮祭文記王府

靖江王陵建筑上的雕塑仙人騎雞

探訪華南最大考古遺址公園:地宮祭文記王府

靖江王陵石像生儀仗隊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王中亮

  明十三陵早已入列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都熱門景點。明代的帝王陵墓,遺留至今的還有廣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界流傳“北有明十三陵,南有靖江王陵”,可11座藩王陵中的絕大多數長年隱沒于荒草灌木從中,難睹真容。國家文物局日前通報,經過近3年的清理發掘,七座藩王的墓園得以重見天日,并認為,這一組陵墓就是大明王朝的微縮興衰史。7月28日,羊城晚報記者趕往桂林,探訪尚未對公眾開放的華南最大考古遺址公園。

  A

  這幾乎是一座縣城的面積


  桂林城東郊有座堯山。在山水獨特,遍地喀斯特地貌的桂林,這是城市附近唯一的土山,也是最為雄偉的山峰。依照中國古代風水,石頭山萬萬不可做陵園,堯山成為靖江王修建巨大陵園的唯一選擇。

  靖江王的封地在桂林,綿延280年,傳位14任。14任靖江王,第一任被貶,最后兩任戰亂中被殺,其余11位靖江王的陵墓都在堯山腳下,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韋革說,2010年,和圓明園、良渚、三星堆等赫赫有名的考古遺址并列,靖江王陵入圍中國第一批考古遺址公園。這處遺址清理發掘向公眾開放后,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遺址公園,11座墳墓,占地面積大的300多畝,小的近10畝,考古公園的面積超過8平方公里——這幾乎是一座縣城的面積。

  明代有200多座藩王陵園,絕大多數灰飛煙滅。這是最為完整保存的11座,也是國內最大的藩王陵園。為何獨獨它們保存了下來?韋革認為,一來陵區沒有處在兵家通過的要道,二是桂林古代偏僻,人煙稀少。

  在五六百年前,每一座王陵都建有宏偉的地面建筑:一眼望不到頭的圍墻,高大的牌坊,威嚴的石像生,碩大的宮殿,十多米高的大墳包。風雨滄桑,陵園建筑坍塌,磚瓦石料埋入地下。陵區的土地有的甚至耕作了百年,種上了桂林常見的花生和辣椒。四周胡亂生長的灌木高達兩三米。

  2012年,國家文物局立項,對其中的七座靖江王陵進行考古發掘,在莊稼地小樹林里找到王陵的建筑遺跡,從此,這一明代遺存開始漸漸展示在人們面前。

  第一任靖江王被明太祖朱元璋廢去爵位,第二任靖江王成為第一位葬入陵區的藩王。靖江王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曾祥忠在荒草中發現了第二任靖江王陵的圍墻殘體和地基,這堵圍墻震驚了世人。近似長方形的圍墻框住了整個陵區,一面墻的長度就將近600米,走一圈有兩公里,正常速度步行得半個鐘頭。墻內的面積有363畝,這個面積比肩一些大學的校園。

  363畝的面積遠遠超出明代對于藩王陵園的規定,直逼天子,難道第二任靖江王有不臣之心?史書記載,第一任靖江王兩度被廢,第二任靖江王老老實實戰戰兢兢才保住了王位,偏居僻壤,手頭的兵力不過萬人,他怎敢謀反?

  更令曾祥忠吃驚的是,明代每個藩王都有單獨的陵園,每個陵園都有單獨的圍墻,但第四代的靖江王的陵園竟然在爺爺陵區之內。兩個藩王共享一個陵園,不僅在明代,在歷朝歷代都罕見。

  曾祥忠大膽猜測,這是第五代靖江王做的無奈之舉。第五代王為第三代王修的陵園面積達80畝,他瞅了瞅第二代王的陵園,感覺對不起曾祖父。第二代王陵墓建在明初,國力尚不強,陵園面積不大,爸爸的陵園怎么能比兒子?第五代王把第二代王的陵園圍墻拆了重修,擴大的圍墻被第四代王陵擋住。沒辦法,他索性修了一堵更長的圍墻,把兩代靖江王陵都框了進去。面對這樣的無奈之舉,大明天子法外開恩,沒有追究這個超大陵園的超標之罪。

  B

  不明龐大建筑令人震驚


  藩王的墳墓該怎么修,陵園里有些什么建筑,明代的禮數規定得清清楚楚。三年里,一組龐大的不明建筑震驚著曾祥忠。這組建筑緊挨著陵園圍墻,在陵區之外。這樣的建筑群在幾代靖江王的陵區都被發現,大的超過6000平方米。在當代,四五百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就是豪宅,6000平方米的明代大宅子被圍墻圍住,有大門、中門、內門等幾道門,一進大門就是個幾百平米的花園。就像大戶人家幾代人聚居的宅子,中軸線的房屋穿過一重又一重,最多有三重,在主建筑兩側還有兩排廂房。這6000平方米的地皮上,房屋數目可能達20間左右。

  考古隊在宅子的遺址上發現了舂米用的石臼,幾壟備用來修繕房屋的瓦片,有地下排水溝,還有蓄水池。種種證據顯示,這是一處長期有人居住的宅子。誰會住在陵區里?誰能在陵區里蓋這么大的院落?當然只有靖江王自己。普通百姓,莫說在陵區蓋房子,連靠近都難,在整個明朝,陵園有上千兵士護衛。藩王去世,繼位的藩王要守喪,守喪用得著蓋這么大的房子嗎?守喪的時間有這么長嗎?

  解釋歷史的謎團要從明代獨特的藩王制度說起。明成祖朱棣本是駐守北京的燕王,建文帝執政時他起兵造反,奪取了皇位。生怕后世有藩王照葫蘆畫瓢,他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嚴苛的藩王制度。駐守各地的藩王和他的宗親不能做官,不能考功名,不能做生意,不能做工匠,不能上戰場。比這更可怕的是,藩王的活動半徑只能在王府,連桂林城都不能逛。據考證,靖江王府面積275畝,雖說不算小,但讓一個藩王從生到死都待在這么大空間里,形同囚徒。因而明代的封藩制度又叫藩禁。

  靖江王們對逃出王府有多渴望?有一位王爺半夜換上道士衣服,偷偷溜出了王府,被官府抓了回來,報告天子,被嚴厲斥責,差點保不住王位。王府里的女人長年見不到外人,好奇世上的人都是怎么生活。

  第五代靖江王召戲班進府,夫人們隔著簾子看稀奇。就是這樣的與外界接觸,王爺竟然被舉報,遭到天子申斥。

  藩王們出王府唯一的理由就是祭祖、守孝。于是,陵區成為靖江王最希望去的地方,堯山在明代是荒郊,對藩王人身自由的控制比桂林城弱,王爺們能在陵區周邊走一走,呼吸下自由的空氣。各位靖江王找各種借口在陵區多待些日子,建在陵園里的大宅子,名為替祖先守靈之用,實際上很可能是靖江王唯一可以享受的別墅。既然想長住,當然要修得盡可能大一些,豪華一些。

  C

  地宮凄美祭文記王府“宮斗”


  第八代靖江王人稱恭惠王,他的陵墓看上去中規中矩。考古人在埋葬他和王妃的地宮里發現了四千字的長文,這篇祭奠王妃的文字出自恭惠王朱邦苧之手。四千字一氣呵成,工整對仗,文采飛揚。

  曾祥忠曾多次通讀這篇美文,他說,朱邦苧自言是在“肝腸摧裂,神思荒亂”的情況下“抆淚信筆,聊以志予之痛,而不暇計其言之文與不文也”。文字的安排,全依感情的需要,顯得異常自然而真切,這樣全文就形成了一種行云流水般的語言氣勢和揪人心脾的感情氛圍,這是真情流露所帶來的效果。

  文字里,不僅有類似唐明皇和楊貴妃那樣生死分離的難得帝王家愛情,還有類似《甄嬛傳》那樣的宮斗戲碼。王妃滕氏是靖江王正室,乃桂林本地官宦家的女子,恭惠王用一切美好辭藻形容自己的愛妻,說她“誠順彌篤”、侍王 “臨廚躬視”。后入宮的劉氏是側室,爭寵吃醋,為了爭奪愛情不擇手段。兩人多次發生沖突,王妃都一再忍讓。某日,被王爺稱作“悍婦”的劉氏再度爭寵惹事,王妃好心協調解決,但是悍婦“吹求齷齪不絕”,“妃遭妒,含氣無言。至二十日夜子時終世。”

  就像《甄嬛傳》里雍正帝痛恨宮斗里不擇手段的皇后一樣,朱邦苧也在祭文里哀號,“以請天譴殛此悍逆”。

  D

  陵墓藏明朝政經生態“密碼”


  陵墓里暗藏可供有心人解讀的明王朝政經生態“密碼”。11座靖江王陵,第一座陵墓只有5對石像生,第二座是7對,之后變成11對,最重石像生超過10噸。曾祥忠說,石像生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明王朝經過初期的創業后漸入佳境。

  但明代中葉之后,靖江王陵的面積銳減,從50畝、30畝,直到第12任靖江王的9畝。陵園越小,花錢越少,明王朝為啥在藩王陵墓上省錢?曾祥忠說,第一代靖江王是9個人來到桂林,繁衍兩百年,到了明代末年的萬歷年間,靖江王家族變成3000人。養這么多不勞動、不打仗、不參政的寄生蟲,最高峰時窮盡廣西的財力也無法供給。有歷史學者認為,明朝的滅亡緣于政府財政破產,而吃垮財政的除了連綿不斷的天災就是這群數量呈幾何級數增加的皇家宗室。

  財力窘迫,明末的政治腐朽也讓人吃驚。第12任靖江王墓雕刻石像生的石材竟然是檳榔石。這種石頭產自桂林當地,石質脆,易風化,在民間也只用來鋪路。這時大明王朝雖說風雨飄搖,但不至于比老百姓都窮吧?曾祥忠說,是誰偷偷把石料換成了檳榔石,這當中吃了多少回扣,堂堂藩王陵園的儀仗隊建筑都敢搗鬼,明朝官場亂成了什么樣子?

  ■新聞附件

  靖江王陵


  靖江王是明太祖朱元璋首批分封的10個藩王之一,也是明朝唯一一脈非帝系的本家朱姓藩王。靖江王國從洪武三年(1370年)始封到清順治七年(1650年)亡國,共存世280年,傳11世,歷14任王,成為明代藩王中延續時間最長、傳位人數最多的一脈。除了被貶為庶人的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謙,廢王朱亨嘉和末王朱亨歅(yīn)外,其余11位靖江王均在桂林建有陵寢,俗稱“靖江王十一陵”。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