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泉州提線木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擔當了中國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建議泉州創新木偶戲形式,創新木偶戲形式演繹泉州歷史文化名人,用‘名人+名戲’的方式,把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旅游經濟資源。”
泉州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4日至7日在泉州舉行,泉州市政協委員朱林果如是建議。
泉州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海西多元文化寶庫,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泉州歷史上名人輩出,如鄭成功、俞大猷、曾公亮、施瑯、歐陽詹、李贄等。此外,泉州還培育了諸如“火藥藝術家”蔡國強、著名木偶大師黃奕缺、梅花和文華雙獎得主曾靜萍等一大批當代文化名家、名人。
根植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是流行于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惜戲種,是中國懸絲傀儡藝術的珍稀范本。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包括泉州提線木偶在內的福建木偶戲后繼人才培養計劃成功入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多年來,泉州提線木偶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在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泉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木偶戲中有各種高超技藝,能夠以小成本再現歷史或特效場景,且木偶戲肢體語言豐富,老少皆宜,中外共賞,可謂‘小制作,大效果’。”朱林果建議,將木偶戲和泉州名人二者有機結合,用提線木偶表演的形式演繹泉州名人史事,可以讓更多的海內外觀眾通過提線木偶戲的精湛表演了解泉州的滄桑巨變,感受泉州古城文化魅力。
朱林果舉例道:“蔡國強是當地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泉州藝術家,體現木偶戲是泉州文化的璀璨瑰寶,若是能以提線木偶的形式演繹蔡國強不凡的成長之路,借助蔡國強的‘名人效應’和泉州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則更能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泉州,向世界展示泉州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組織編演泉州籍歷史文化名人的系列提線木偶戲,朱林果還建議相關部門組織創作泉州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報告文學等系列叢書,讓更多的泉州籍歷史文化名人“有用武之地”。(原標題:泉州創新木偶戲傳承 讓歷史文化名人有"用武之地")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