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第二屆中國非遺保護(余杭)論壇:“美麗中國”需要“美麗非遺”

2013/7/2 15:10:11 點擊數: 【字體:

    “要歌頌祖國,我們會說‘錦繡’河山,但是‘錦繡’正是手工技藝。”27-28日在杭州市余杭區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非遺保護(余杭)論壇上,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烏丙安用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美麗中國”需要“美麗非遺”。

    中國的非遺保護事業已經經歷了十個年頭。烏丙安說,“美麗非遺”的核心內涵是真善美三位一體所凝結成的核心動力,這是推動中國非遺在保持其原真性和維護其美好道德準則的根基上得以傳承的推動力。“如果沒有真善美,那樣的無情的現代化,‘非遺’能頂住嗎?中國好形象源于中國好精神。”
  
    本屆論壇以“美麗中國與美麗非遺”為主題,并發表了題為《非遺讓美麗中國更加美麗》的“余杭倡議”。對此,文化部非遺司原巡視員、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小璞認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所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但周小璞也提醒說,當前對于非遺保護仍然存在誤區,例如,將非遺生產性保護簡單地理解為發展生產,“見物不見人”,只注重物質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忽視傳統技藝其內文內涵的傳承,還有的則將非遺保護等同于發展文化產業,前者是一種文化保護實踐,與發展文化產業有著本質區別。
  
    事實上,現代化給中國非遺保護沖擊也引起了多位非遺專家的憂慮。國家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屈盛瑞說,我國有87萬項非遺資源,國務院批準的三級非遺項目有1279項,文化部批準的傳承人有1500多人,但是一座座歷史文化名城和民族特色村莊還在消失,有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平均每天消亡1.6個傳統村落。“我們現在的城市建設大量住的都是洋樓,穿的服裝都是西裝,能夠看到我們自己東方文化特色的東西嗎?這些問題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有一位德國歷史學家針對中國的舊城改造說過,‘我們現在有的,你們將來也會擁有,而你們曾經擁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屈盛瑞表示,要實現美麗中國和美麗非遺,我們必須看到這一嚴重的挑戰。“在21世紀國際化的背景下,歷史文化名城的安危不僅在于城市特色,而且在于中國的根的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全面參與非遺保護。”
  
    “我們曾經擁有的也可能不會有。”德國人的話也引起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的思考,他認為:“推土機和水泥板所代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已經帶來了文化的‘替代性置換’,我們的傳統已經出現了‘拋棄性斷裂’。單純的‘GDP主義’功業觀和價值觀使文化不再屬于追求的目的,而成為掙錢的手段,人類又從社會文化動物‘蛻化’為自然經濟動物。”
  
    非遺保護的文化訴求,從根本上講,就是通過喚起文化自覺、確立文化自信、維護文化自尊,來激發文化自豪、實現文化自立、走向文化自強,最終為“美麗中國”賦予美麗表情。“當下的非遺保護就是對于傳統的美好精神圖景與美好心靈品性的傳揚與承續;對于當前人心扭曲和人性迷失的矯正與救贖;對于真正人的生活的切實追尋;也是對于‘建設美麗中國’理想愿景的最好響應。”吳文科說。(原標題:第二屆中國非遺保護(余杭)論壇:“美麗中國”需要“美麗非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浙江在線新聞網站(2013-07-0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