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文化的旅游價值之我見
2013/7/2 10:30: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關公文化作為一種信仰的傳承,已成為維系海內外炎黃子孫的橋梁和紐帶,彰顯民族精神的寄托,是一個多層次多文化的復合體。作為關公文化物化的載體,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解州關帝祖廟和全國最早的常平關帝祖祠,其旅游價值不可估量,開發、保護、發展前景可待。
關公及關公文化
對關公的認識。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生于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當時家鄉的準確稱謂是直隸校尉部河東郡解縣下馮村(今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常平村)。歿后頭枕洛陽,身臥當陽。他的一生,桃園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土山約三事,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華容放曹,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等等,無不體現著“忠、義、仁、勇、禮、智、信”的精神。關羽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關公則是世人對關羽的尊稱。關公來源于關羽,又高于關羽,而今我們面對的這位關公,已不僅僅單純是一個歷史人物,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文化形象。
對關公文化的認識。廣義的關公文化是指關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物質載體和社會影響的總和;狹義的關公文化是指關公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精神氣質及其對社會精神生活的影響。廣義的關公文化,按其結構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物質層次,包括關公生前活動的遺址、遺物、為紀念祭祀關公而建的廟宇、宮殿、寺院、樓閣、陵墓、碑刻、匾額等物質實體,稱之為物態文化;第二層次是精神層次,包括關公的思想道德觀念和人們的關公崇拜思想精神層次。就制度層次而言,包括對關廟建筑的規定即廟制,各種祭祀關公的禮典制度即祀典,稱之為制度文化;就行為層次而言,即以風俗習慣形態出現;就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層次而言,即心態層次。
關公文化的精神價值
關公文化的價值是基于民眾對關公的信仰,而關公信仰已經形成了一種延續時間漫長、涵蓋地域廣泛的文化現象。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拜關帝能“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查冥司,招財進寶,佑護商賈”的說法。平民百姓,工農兵商之所以敬奉關公,忠義誠信即為其淵藪,兵家尊他為戰神,商家崇他為財神,漁家奉他為海神,平民百姓則敬他為護佑平安的萬能之神。關公是武財神,商賈們因其忠誠、信義將他作為發財致富和公平交易的守護神。
關公生前為侯,歿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與“文圣”孔子齊名。山別東西,圣分文武;山東有“文圣”孔子,山西有“武圣”關公;山東曲阜有孔廟、孔府、孔林;山西運城有關帝祖廟、關帝祖祠、關帝祖塋。弘揚關公文化,倡導關公精神,發展關公品牌戰略,以關公誠信品牌為核心打造關公文化的載體關帝廟的外在形象。
關公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內涵精髓主要是“忠、義、仁、勇”即為“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不同歷史時期,關公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在轉型跨越發展、再造一個新山西的新時代,我們就要以關公文化之忠聚棟梁之才、以關公文化之義匯天下之誠、以關公文化之仁展寬闊之胸、以關公文化之勇邁跨越之步,用關公文化吸引人、啟迪人、激勵人,不斷增強人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
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古廟會、農歷六月二十四的關公誕辰、農歷九月中旬的國際關公文化旅游節為載體,雖已取得了不俗成績,但仍待進一步挖掘潛力、放大效應。
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長處。在政府主導下的國際關公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23屆,由起初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模式向“文化和經濟同臺唱戲”的雙贏模式轉變,在良好的軟環境和硬環境下,整合各種資源,增強節慶經濟發展后勁,把關公文化節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2013年4月,關帝圣像赴臺巡游活動,加強了兩岸的文化交流、聯系和友好關系,有助于海峽兩岸的溝通和了解,增強同胞情誼,促進兩岸關系的發展;旅游資源不斷開發,景區生態停車場、游客步道等項目改造完成,結義園南大門、游客服務中心、景區道路連接、防洪堤壩加固正在實施。
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短板。資源開發不夠深入,關公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旅游產品仍停留在朝拜和旅游觀光這一基礎層次上,產品結構單一,能讓游客參與到其中的項目幾乎沒有,這無疑降低了感染力和吸引力;宣傳力度不夠,尤其是對常平關帝祖祠的宣傳有待加強;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其中“游購娛”是弱項,而“購”是弱項中的弱項,景區中銷售的工藝品與其他景區大同小異,無新穎、獨創性。
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建議。全面開發旅游產品,利用當地現有的物質資源制作物美價廉經濟實用的小工藝品,如裝飾品、掛件等,并利用現今游客喜歡純手工制作的物品,可以現場制作,一些簡單工藝可以讓游客親自動手,如核桃殼的插畫瓶、布藝、剪紙等;在御園演藝中心,除鑼鼓外,增加一些有特色的節目,如秧歌、高蹺等,讓游客參與其中;實行祖廟祖祠門票“一票通”;除了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農歷六月二十四、農歷九月中旬的三大祭祀活動外,可每天一次擇吉時在崇寧殿前舉行祭祀儀式,因關公是佛、道、儒三教共尊通神,可用三種方式參拜;利用關公的傳說和有關關公的詩文名著,制作精美的影視宣傳品,在大眾傳媒上進行傳播。
關公文化既要開發又要保護,既要繼承又要發揚,這樣才能挖掘關公文化的旅游價值,促進關公文化的旅游開發。(作者單位:運城市文物局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王莉)(原標題:關公文化的旅游價值之我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山西日報(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