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探尋絲路遺珠——彬縣大佛寺石窟:絲綢之路北道地標

2013/8/23 9:25:39 點擊數: 【字體:

 

探尋絲路遺珠——彬縣大佛寺石窟:絲綢之路北道地標

絲路商旅見到這尊大佛便知長安已近
 

  在咸陽市彬縣西的清涼山腳下,坐落著一座鮮為人知的石窟——彬縣大佛寺石窟。石窟南依清涼山峭壁,面前是涇河,峭壁上從北魏時期開始陸續開鑿的130余所洞窟,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一尊高20米的大佛,大佛寺石窟也因這尊陜西最高的大佛而得名。

  絲路古道從大佛腳下穿過

  大佛在玄奘西行的第二年,即公元628年建成后,成為絲綢之路北道的地標,絲路商旅見到大佛,就知道長安近了。

  如今人們在這尊大佛的外面重建了一座4層的寺廟將大佛保護起來,不入寺廟,是見不到大佛真容的。

  爬上30余級臺階,站在寺廟第二層的觀景臺上,就能與大佛“面對面”了。5.2米高的佛頭頂部還有近4米高,遍布火焰紋、飛天、坐佛像的穹窿形窟頂。向下看,是大佛10余米高結跏(jiā)趺(fū)坐的身軀,右手扶膝,左手施大無畏印,其一根手指都有2米左右長。

  大佛的左右兩側,分別侍立著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高17.6米。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方,刻著“大唐貞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銘文,由此判斷大佛基本建成于公元628年。

  是誰雕鑿了這么大的佛像?沒有更多的史料解釋。大佛寺起初叫應福寺,北宋仁宗為養母慶壽時將其改名為慶壽寺。因窟內大佛太高大了,明朝以來,大家就統稱該寺為大佛寺。

  廟門之上有“覺路”二字,意為覺者之路,相傳為李白所題。而大佛腳下仍能看到的依山蜿蜒的古道,則是貨真價實的絲綢之路古道。

  原來涇河流量大、水位高,這條古道在山腳下順著河道延伸,是絲綢之路陜西段北道的主干線,最早的312國道也是在其基礎上興建的。后來,由于涇河水位下降和文物保護的需要,312國道移至古道200米以南。

  見證佛教沿絲路東傳與演變

  因為歷史上歷次毀佛運動的破壞和歲月的侵蝕,彬縣大佛寺石窟內的佛像保存完整的不多,即便是主佛頭像,也是后人依據1924年外國人留下的照片重塑的。

  但在石窟千佛洞內,保存著一尊較為完整的彌勒佛像。這尊彌勒佛像的奇特之處,在于它與現在大多數寺廟里那個袒胸露腹、手持念珠、喜眉樂目的大肚和尚形象迥異。這尊佛像手扶膝、腳踩蓮,形象莊重肅穆,更重要的是它不胖!這應當是佛教傳入中國早期彌勒佛的“原始形象”。

  研究所的工作人員說,這座石窟最早的雕塑仍保留了許多來自古印度以及西域的紋飾、造型,這也是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明證。

  正因為彬縣大佛寺石窟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人們在石窟西側的一塊石壁上,刻上了“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翻譯的佛教經典經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標題:探尋絲路遺珠——彬縣大佛寺石窟:絲綢之路北道地標)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08-19)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