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文化部確立的非遺數字化保護采錄試點省份之一。2012年3月至今年8月中旬歷時18個月,安徽將全省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的60個項目逐一進行數字化保護采錄,為建立全省非遺數據庫完成了奠基性工程。
按照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規定,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數據庫是非遺項目數字化保護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由安徽省非遺保護中心聯合省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開展的此次非遺數字化采錄,注重采錄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學術性,對一些處于瀕危狀態的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的資料進行了搶救性保存。采錄前對項目進行評估、研究,撰寫采錄提綱和腳本,并經過了專家評審。采錄過程中,邀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相關研究者、知情人講述項目的歷史源流、現狀,進行實物和技藝展示,注重同一非遺項目不同流派的細致鑒別,廣泛征集已有音像資料,并對非遺項目存在的村落和周邊環境進行錄像,盡可能保留非遺項目的完整性。(原標題:安徽完成國家非遺項目信息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