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新編秦腔《花兒聲聲》: 努力拓寬戲曲表現力

2013/9/23 10:50:12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劉  茜

    近日,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創作演出的現代戲《花兒聲聲》榮獲中國戲曲最高學術獎——中國戲曲學會獎。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說:“秦腔《花兒聲聲》中秦腔與花兒的對接無痕,主演柳萍等藝術家的表演有較大突破,其藝術性和學術性值得很好地總結。”在頒獎后的研討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秦發生等戲曲界30余位領導、專家與會研討,總結了這臺現代劇在拓寬戲曲表現力上的探索。

    創新性地把秦腔與花兒完美對接 

    中國戲曲學會成立于1987年,26年來已給27個劇目頒發了學會獎。這次為《花兒聲聲》頒獎,填補了西北地區中國戲曲學會獎的空白。《花兒聲聲》以寧夏六盤山地區干旱缺水、實施搬遷的生活素材為基礎,以當地女花兒王“杏花”幾十年勞碌奔波和感情上悲歡離合故事為主線,描述了這一地區人民群眾生活變遷的可歌可泣的全過程。該劇由柳萍、李小雄等4位梅花獎演員聯袂演出,舞臺呈現很精彩,尤其是主創人員創新性地把花兒的旋律和秦腔緊密結合起來,優美動聽,格外引人矚目。 

    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周育德說,盡管“秦腔音樂和大西北民歌屬于同一個音樂色彩片”,但“如何把花兒音樂和秦腔音樂放到一起?做到二者自然和諧,相互給力,是有許多音樂學上的學問的”。 

    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朱維英對此分析道:“唱花兒是這出戲的戲核、戲膽,這必然要在這出戲中既唱秦腔又唱花兒。幾位主要人物在戲劇矛盾激烈或敘事時一般都回歸本土唱秦腔。在表現愛情情感線時都用生活化的花兒歌。秦腔不管是哭音還是花音的唱腔,基本是徵調式音階,花兒旋律大多為商調式。秦腔和花兒的調式主音為近關系調,二者的旋律都具有西北音樂豪放高亢激越的風格特點。總之,經過作曲家的巧妙編織在一出劇目音樂中,秦腔,花兒相互映輝構成耐人尋味的交響。” 

    一再反復詠唱的花兒,把該劇的主題不斷強化,使其成為戲劇的主旋律,令人振奮和舒坦。戲劇理論家王安奎說:“花兒和秦腔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這部作品中,二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薛若琳舉例說,劇中唱段 “花兒本是心里話,不唱還由不得自家。刀刀拿來頭割下,不死還是這個唱法”,西北漢子的爽快、自信油然而生。 

    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性的深度表達 

    該劇是個移民題材,同樣的題材曾出現在不同體裁的作品里,專家肯定了秦腔《花兒聲聲》也寫移民,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 

    首先是,它有歷史的厚重感。根據劇中主人公杏花的回憶,寫出了上個世紀40年代大西北土匪橫行,民不聊生的亂世;寫出了新中國成立后實施“土改”,農民分得土地后的喜悅;但是農民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卻一度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束手無策,只能祈求蒼天下雨;寫出了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連花兒都不許人們唱了。總之《花兒聲聲》不是一個淺薄的農村愛情肥皂劇,它有史詩般的厚重品格。 

    梅蘭芳紀念館館長秦華生也認為,此劇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透露出歷史的厚重感。例如“這年頭知識分子事事怕,薄冰踩在腳底下。鐵怕錘錘打,人怕年年壓。打久了鐵會變綿軟,壓久了人會說瞎話。日復日,瞎話變真話,年復年,真話變瞎話。”這唱段真實地表述“文革”中知識分子長期壓抑下的扭曲心態。 

    其次,這部史詩與眾不同之處還在于重視人性的深度表達。中國昆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馗認為,劇中涉及到的富民利民的移民工程,因為杏花這一形象,有了更加豐富的解讀空間。他說:“杏花在其60年的生活中,無法舍棄以往貧瘠的土地、始終在那個近乎寸草難生的土地上唱出有生命力的花兒,正來自那塊土地上最富有而永不凋謝的純美人情。” 他稱贊,《花兒聲聲》劇作核心的價值在于對樸素而健康的普通人性,做了淋漓盡致的展示和頌揚。看似走在道德倫理的邊緣,但卻以唯美的形式,為人性的合理存在尋求藝術與思想的平衡。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舞臺靈動,戲劇時空有了更大自由 

    該劇的二度創作的成功也成為與會專家評論的焦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馬也說:“《花兒聲聲》在導演方面的成就之一,就是徹底的歌舞敘事。”徹底的歌舞化,徹底的程式化體現在:第一場的“吊莊舞”,第二場的“轎子舞”、老五的“馬舞”、荒山禿石上的“紅綢舞”,第三場土改“這是我的土”的群舞,第四場的“接雨舞”,第五場下透雨后的“雨中舞”,第六場工地搶險的“群舞”等等。流暢貫穿,優美動人。 

    《花兒聲聲》的時空自由比傳統戲曲更徹底更大膽更富創造性。薛若琳說,導演張曼君很有匠心,尋找和捕捉到了很恰當的舞臺樣式感,既寫實又浪漫。劇中的杏花一會兒“脫去灰襖襖,換上紅褂褂”,忽兒變成年輕漂亮的杏花,忽兒變成垂老暮年的杏花,兩件不同顏色的衣服簡單地換來換去,就解決了杏花數十年的年齡跨度問題,實在運用得新奇巧妙。

    與會專家還夸贊了主演柳萍的表演藝術,她是“二度梅”演員,飾演的杏花跨越了花旦、花衫、青衣、老旦四個不同行當,將杏花從青年到老年每個年齡段形象塑造得都很形象而真實,年輕杏花爽朗、火爆,老年杏花深沉、戀舊。柳萍運用音樂唱腔和肢體語言表現得很生動,并且富于感染力。

    總體而言,秦腔《花兒聲聲》在社會變遷和人物命運的開掘上,有著獨特的藝術個性,被與會者贊譽為“有此鮮花一朵,秦腔的藝術園地里又添幾分春色。”戲劇理論家王安奎還特別指出,“戲曲是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在戲曲中表現花兒的內容不僅是對戲曲本身的豐富,也是對花兒更有力的傳承。花兒有深廣的社會內容,但最流行的是情歌。現在花兒流行的環境已經有了改變,今天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可以有各種方式,不用站在山坡上唱花兒。因此,花兒的傳承遇到新的困難。在《花兒聲聲》里,我們聽到了原汁原味的花兒,可以看到,花兒借戲曲可以得到有效的傳承。”(原標題:新編秦腔《花兒聲聲》: 努力拓寬戲曲表現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09-2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