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唐河”的“效能品牌”(2)
2014/5/30 11:37: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提質增效的“唐河速度”
年末歲尾,唐河發展又添得意之筆:縣政府申報的河南省唐河縣國家級濕地公園,全票通過國家林業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這一過程,唐河僅僅用了一年時間。這就是“唐河速度”。
再看產業集聚區:今年,統籌調撥資金10.5億元,新修5條道路,職工醫院、學校、供電所、消防站、經適房、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全面開工建設。
一年一組新變化,一年一個新起點。這就是“唐河速度”。
聚焦唐河建設,全年簽約項目27個,合同引資83.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個,10億元以上項目2個。與此同時,南陽鉅全金屬等20個項目建成投產。
項目大盤點,頻增新亮點。這就是“唐河速度”。
與這些并駕齊驅的,還有城市建設:唐河堅持舊城抓改造、新區抓精品、集聚區抓提升,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特色商區,確定唐河外灘、寶塔廣場改造等24項城市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58.8億元。
2013,是唐河城建項目最多、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一年。這就是“唐河速度”。
還有,唐河整合項目資金1.2億元、市場化融資5億元投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20個社區全面開工建設并初具規模,部分社區具備入住條件。今年唐河夏糧總產達到103萬噸,較去年增長15.7%,順利實現“十連增”。
速度印證決策。唐河縣委、縣政府用“項目提質增效年”和“幸福家園創建年”兩大年字號工程統攬年度發展,把建設產業集聚區、宛東次中心城市、糧食生產核心區、新型農村社區作為轉型載體,縣域發展穩中遞進。
精雕細琢的“唐河品牌”
工業創品牌,城鎮樹品牌,農業擎品牌。濃烈的“品牌意識”再加上全縣干群的精雕細琢,造就了煜煜閃光的“唐河名片”。
品牌項目有看點。繼去年全縣申請中盛汽車配件內高壓成型技術等近百件專利、60余件專利授權之后,新上馬了興利源電子二期工程、亞澳農機大型農機具生產、向陽紅拖拉機制造、騰遠石油工程采油助劑生產、家喜多食品主食產業化等一批科技型項目,投資總額達30多億元。
由此,唐河產業集聚區在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中連續兩年保持前50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
城市品牌顯亮點。現代“城市坐標”頻現唐河城區:有以馮友蘭紀念館、革命紀念館、鳳山石油地質博物館等為主體的“文化坐標”;有以鳳山地質公園、友蘭濕地公園等為主體的“生態坐標”;有以和美步行街、奧斯卡商業區、唐河外灘商業區等為主體的“商業坐標”。
由此,唐河宛東次中心城市建設、現代中等城市建設漸成規模。
品牌農業有富點。在300萬畝糧食生產基地的引領下,全縣60萬頭黃牛、60萬畝油料、50萬畝棉花、30萬畝小辣椒、15萬畝梔子等特色農業基地穩定發展。全縣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增至200多家。
由此,唐河成為全國科技進步示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受到國務院表彰。
引人深思的“唐河現象”
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縮影,傳統農業大縣唐河在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逐步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三化”協調推進的道路上先行一步、先試一著,成為南陽主體區建設的排頭兵。
這就是“唐河現象”。
如今,唐河現象在全國范圍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
時任省長的省委書記郭庚茂在唐河視察時,對唐河因地制宜把城市劃分為工業集聚區、行政文化區、商貿居住區三個功能區,城市建設與生態文化相結合的發展規劃和趁勢而上強化招商、強化產業集聚能力、完善產業鏈條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的發展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多次回唐考察,對唐河縣委政府以務實重干的“四實”作風協調推進新型三化的決策給予高度評價,感嘆唐河“一年一個新變化”。
著名學者、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在唐河作報告時,稱贊唐河縣委政府以馮友蘭哲學思想這一文化品牌推進“生態蘊市、文化承城”、建設宜居唐河的決策具有“超前意識和戰略眼光”。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唐河,正以領航者的姿態擎起中原經濟區南陽主體區縣域發展的旗幟。作者:豐興漢 劉明君 孫麟麟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唐河網(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