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內鄉縣實施品牌帶動的做法和體會
近年來,我們以打造“品牌內鄉”為目標,以品牌培育、提升為重點,著力做好經濟、文化旅游、社會三大領域品牌創建工作。實施品牌帶動3年來,共創獲國家級品牌54個,省級品牌81個,有效帶動內鄉經濟走出經濟洼地。
一、政府重視是品牌帶動工作的強力支持
自2010年開展實施“品牌帶動”工作以來,縣委、縣政府對品牌帶動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品牌帶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內鄉縣實施品牌帶動工作實施意見》,設立政府質量獎、品牌帶動先進單位獎、創名牌獎。縣政府還把品牌帶動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確保了內鄉品牌帶動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制定出臺了《內鄉縣縣長質量獎管理辦法》等多份文件,把品牌帶動列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把品牌帶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從財力、物力和相關政策等方面給予品牌帶動大力支持。對被評為縣長質量獎的企業分別獎勵10萬元,省名牌獎勵10萬元。此舉激發了廣大企業創先爭優創建品牌的積極性。
二、立足特色、梯次培育是品牌帶動工作的有效措施
我們在準確分析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立足特色打造品牌、立足優勢培育品牌、立足基層開發品牌”的品牌創建工作思路,形成了不同領域品牌百花齊放、相得益彰的良好態勢。
一是在工業領域,重點抓好三級梯隊的品牌培育。對第一梯隊實施鞏固發展,向河南省名牌和省長質量獎進軍;在第二梯隊中,加強培育一定數量產品質量穩定、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可塑性強的產品,申報創建南陽市市長質量獎和河南省優質產品;第三梯隊,重點選擇對中小企業進行基礎培育,從開發新產品入手,不斷增值新的品牌戰略有生力量。
二是在農業領域,以農業標準化生產為手段,積極培育赤眉油桃、強筋小麥、香菇山珍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壯大牧原公司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優勢農業品牌,全力創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三是在文化旅游領域,突出打造以寶天曼、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寶天曼漂流、縣衙為核心的生態文化品牌和人文文化品牌,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在內鄉宛梆、內鄉縣衙、寶天曼、吳埡民居村落、文化藝術等方面創建一批“國字號”文化品牌。
三、招大引強、巧借外力是打造品牌的堅實基礎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增強區域競爭力,我們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積極引進實力雄厚、行業知名的大企業、大客商,與自己的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對接,初步形成了在思想領域發揮啟發帶動作用、在經濟要素上發揮引力帶動作用、在消費需求上發揮有效拉動作用、在產業優化上產生集聚帶動效應的“品牌內鄉”形象。
一是全力打造“內鄉石材”品牌。2008年以來,我們整合礦產資源,把“內鄉石材”整體包裝對外推介招商,招引了有實力、有人脈、有市場網絡、懂資金運作的以廈門合一集團為主的閩南客商群來提升產業發展。目前,閩南客商投資80億元的中國石材城、投資50億元的閩商陶瓷園和投資15億元的崗石項目都在加緊建設之中。
二是著力做強“內鄉旅游”品牌。內鄉擁有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寶天曼和神州大地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內鄉縣衙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近年來,我們加大整合旅游資源力度,以“一衙一山一漂流”為品牌強力招商,投資10億元的寶天曼開發、投資3億元的寶天曼漂流、投資15億元的內鄉縣域旅游文化開發、投資4億元的寶天曼國際養生谷等項目相繼落戶內鄉,初步打響了內鄉旅游品牌。
三是傾力打造“五大基地”。我們在“牧原生豬”被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產品”,“飛龍”被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仙鶴”牌鋁箔襯紙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壟斷的基礎上,培育形成了以牧原公司為龍頭的全國最大規模的生豬養殖基地、以中國石材城為龍頭的石材加工基地、以仙鶴紙業為龍頭的全省有影響力的造紙基地、以浩林果業和赤眉油桃為核心的全省有影響力的林果基地、以飛龍“雙千萬”為龍頭的全國最有影響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
實施品牌帶動以來,通過加大宣傳,品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促進了內鄉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質量、服務品質的提升。作者:劉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