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南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南陽

十年雕一件 件件神韻傳——記從事鎮平玉雕的大國工匠們

2016/5/5 16:25:39 點擊數: 【字體:

十年雕一件 件件神韻傳——記從事鎮平玉雕的大國工匠們

第六屆中國玉石雕作品“天工獎”金獎《和諧家園》
 
十年雕一件 件件神韻傳——記從事鎮平玉雕的大國工匠們
 
蘇州園林風格的玉雕大師創意園
 
十年雕一件 件件神韻傳——記從事鎮平玉雕的大國工匠們
 
百花獎金獎《山林逸景》
 
    □南陽觀察記者李錚刁良梓本報通訊員周清玉楊曉申
 
    核心提示
 
    鎮平玉雕加工業距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如今在鎮平,30多萬人的玉產業從業大軍,證明著鎮平玉文化的璀璨和強大生命力。
 
    鎮平玉雕造型生動,雕刻精細入微,藝術珍品不勝枚舉。岫玉《九龍雙層轉動花薰》獲國家百花獎優秀創作獎,現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圖》被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玉雕作品《天上人間》曾拍出28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近年來,鎮平玉雕大師的作品先后在“天工獎”、“百花獎”、“陸子岡杯”等國家級大賽中屢獲金獎,有時甚至奪得半數獎項,這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玉雕作品無不彰顯著鎮平玉雕大師的大國工匠精神,浸透著他們對藝術的極致追求和獨具匠心的創造力。
 
    壹
 
    大器晚成
 
    ——從﹃粗大笨﹄到﹃高精尖﹄
 
    4月的鎮平縣中國玉雕大師創意園內,鮮花吐艷,藍天白云輝映下的徽派風格別墅群內,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玉雕大師正在潛心創作。
 
    談到鎮平玉雕的飛速發展,鎮平縣寶玉石協會副會長劉曉強從“蘿卜快了不洗泥”這句俗語開始。他說,1980年到2000年為鎮平玉雕的飛速發展時期,市場需求量大,幾乎到了供不應求的地步,為獲得高額回報,一些玉雕藝人爭分奪秒生產,不乏粗制濫造的作品,鎮平人在獲得短期豐厚物質回報的同時,“粗、大、笨” 也成了鎮平玉雕的代名詞。為改變人們對鎮平玉雕“粗、大、笨”的印象,鎮平玉雕界在提升玉雕品質方面著實下了一番苦功。
 
    2001年,鎮平玉石雕刻大師王東遠創作了獨山玉作品《浴》,并在當年的河南省玉雕精品展評會上榮獲了金獎。2002年,張克釗創作了獨山玉《妙算》,把鎮平玉雕的設計和制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此后,《楓橋夜泊》、《恩愛百年》等一批佳作相繼橫空出世,把獨山玉的俏色運用發揮到了極致。也正是這個時期,張紅哲、 劉曉波、董學清、張克釗等一批年輕的大師逐步走向成熟,成為玉雕的中堅力量,鎮平玉雕由此步入中國玉雕一流行列。
 
    鎮平玉雕界還通過舉辦玉雕節、中國玉文化高峰論壇、玉雕精品展評、聘請業內大師授課等活動,使鎮平玉雕在短短10年內,跨入國內一流行列,從業人員達30多萬。
 
    如今,鎮平有24名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和280多名省級玉石雕刻大師。其中,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仵應汶成為業界公認的“中國水晶雕刻第一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克釗成為業界“中國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鎮平玉雕大師團隊在繼承玉文化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以獨山玉為代表,集田園、俏色、傳神為一體的玉雕風格,逐漸成為鎮平玉雕的一個個熠熠生輝的金字招牌。
 
    貳
 
    十年磨一件
 
    ——精益求精的執著精神
 
    一件作品的創作時間是5年,甚至是10年,在如今這個追求速度和節奏的社會,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
 
    對于年近七旬的仵應汶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仵應汶是首屆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鎮平玉雕大師群的領軍人物。記者采訪他說,他正在創作一個佛教題材的水晶作品《萬法歸宗》,“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創作過程,已經是第11個年頭了,因為原材料太珍貴了,我想讓它得到最完美的藝術呈現。”
 
    仵應汶上世紀50年代初出生于鎮平縣一個玉雕世家,1972年進入當地玉器廠工作,20歲時創作的岫玉《九龍雙層轉動花薰》榮獲國家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獎,現珍藏于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2006年他精心雕刻的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圖》作為國禮贈送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尋找原材料,他走遍國內所有水晶市場,創作期間廢寢忘食,沉醉入迷。仵應汶調侃說,那是一段地獄般的日子。
 
    十年磨一劍,是對仵應汶藝術生涯的最好詮釋。這些年來,他創作的作品特別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別具藝術感染力。如作品《千手觀音》中的觀音慧目下視、 面目慈祥,手部刻畫得十分細致,或伸、或屈、或正放、或側舉,靈動地表現出觀音拯救眾生于苦難的慈悲胸懷;又如黃水晶作品《佛首》利用亮光與亞光相結合的手法,將佛像面部處理得既有質感又沉靜安詳。
 
    在鎮平,一個玉雕大師可以帶動一個流派的傳承。仵應汶40多年的玉雕從業生涯,學徒已突破千人,70后梁飛雄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老師的影響,梁飛雄做玉雕,追求極致,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做到最美。記得那是一個偶然機緣,原石已經被量好尺寸, 準備切開出手鐲的時候,梁飛雄當機立斷買下,經歷無數個日夜雕琢,終于把別人眼中普通的手鐲材料變成了備受人們喜愛的《四臂觀音》,并榮獲2011年星火獎金獎。
 
    愛玉之人看到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玉雕精品時,他們如何知道玉雕大師們在精雕細刻上下的苦功?在中國玉雕大師魏玉忠身上,同樣能感受到玉雕技藝的神奇。他用整整兩個月時間創作的一對清玉薄胎對瓶,不但外表一模一樣,難分彼此,把兩只瓶放在天平上,重量不差分毫。他的白玉作品《云龍瓶》獲2004年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金獎,并入選全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以微雕手法創作玉雕作品,中國玉雕大師郭文安是國內第一人,他用30余年的時間讓微雕別開生面。其作品,無論是細如發絲還是小如米粒,其線條在圓轉飛動中均不乏動感,極具張力。
 
    很多人都對郭文安的玉石微雕作品《五百羅漢圖》記憶猶新。在鵝蛋大小的玉料上,雕刻出500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羅漢,臉上的表情都清晰可見,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郭文安說,大型的雕刻可以借助很多現代工具,但微雕太微小,全靠手工操作。微雕中只要手稍微一抖,就完全報廢了。郭文安在每一次微雕前,都把所要表達的內容在紙上畫幾十甚至幾百遍,只有成竹在胸才動筆,他用半年時間創作的《五百羅漢圖》曾引起玉雕界轟動,并榮獲2010年百花獎金獎。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志戈是典型的學院派也是個“較真兒”的人。他從學校畢業后,遍訪名師,虛心向國家級玉雕大師仵應汶、孟慶東等求教,并跟隨醒石工藝劉國皓大師學習玉雕技藝。他反復琢磨中外美術作品,在創作中大膽借鑒傳統繪畫、雕塑藝術手法,靠著刻苦的鉆研精神,創作了一批風格鮮明的玉雕作品。“我們訂制的玉器至少要等半年以上。”記者采訪時,一位慕名而來的買主說,如今的時代,只有精細的、有品位、有風格的東西才能打動人心。
 
    叁
 
    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獨辟蹊徑的創新精神
 
    田間地頭、頑童嬉戲、白發翁媼、農家小院……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克釗的獨玉作品,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他也被譽為中國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
 
    張克釗說,黑白料清如帶雨梨花,素如水墨白荷,樸素之美能讓人忘卻一切喧囂和煩躁,而獨山玉的黑白料感覺上就像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的生活印象。
 
    記者采訪張克釗時,他說“獨玉如發妻”,可見,他對獨玉的喜愛已深入骨髓。張克釗最早引起轟動的作品是《恩愛百年》,獲得2003年河南省“陸子岡杯”銀獎,就是帶著對已故母親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而創作的。
 
    在張克釗不斷創作鄉土系列作品的同時,童趣系列作品也逐漸創作出來。穿著黑布棉襖棉褲的孩童,與同伴們一起玩著鄉村才有的古老游戲,猶如一幅幅老照片,記錄著人們記憶深處的鄉音鄉情,讓人久久難忘。其中“南陽娃迎農運”一舉奪得2012年天工獎金獎,這件作品亦采用獨山玉作為原材料,分別雕刻出七個孩子打籃球、踩高蹺、踢毽子、抖空竹等七個運動場景,把兒童們特有的活潑可愛和天真無邪表達得淋漓盡致。
 
    提到宛派玉雕大師對俏色的妙用,2002年天工獎銀獎作品《妙算》不得不提。在“因材施藝”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新的題材與形式,把俏色用絕、用活,造型的生動,美學的素養,技法的嫻熟,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形成了全國玉雕行業的一股新風。《妙算》還是獨山玉玉雕創作首次在國家級玉雕比賽中榮獲大獎,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長楊伯達,特意為此題字“妙算,妙!”讓獨山玉聞名全國,開啟了獨山玉黑白料峭色創作的先河。
 
    據中國玉文化發展史資料記載,中國獨山玉的俏色運用, 始于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鱉。鎮平縣玉雕管理局副局長宋哲認為,當今的玉雕界,白玉、翡翠、岫玉作品都在利用俏色,但萬變不離其宗,大家在人物、花鳥上所用的手法也基本雷同。惟有獨山玉的黑白人物的角色,運用是宛派玉雕大師趟出的一條新路,不僅使獨山玉的黑白預料身價倍增,也極大地豐富了宛派玉雕的藝術風格。
 
    提到獨山玉,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劉曉強。自幼對獨山玉情有獨鐘的他執拗地認為,一塊塊原石是有靈性的,經過巧妙的構思創作,就能蝶變成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玉器精品。
 
    早在2000年,劉曉強就倡議成立了“鎮平玉雕青年聯誼會”,希望同行之間多交流溝通,推廣和展示新時代南陽玉雕形象。之后,他又率先成立玉神公司,專注發掘獨山玉之美,這也是鎮平玉雕另一大現象,那就是一個公司就能帶動一個玉雕流派的發揚光大。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一大批玉雕大師脫穎而出,劉曉強、張克釗、 劉曉波等享譽全國,他們的作品在全國大賽中屢創佳績,如《心路》等數十件作品均獲中國玉雕最高獎“天工獎”,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力作。
 
    “一個有品質的精細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時代必將呼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將在全社會倡導一種‘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作風,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變為‘制造強國’。”鎮平縣委書記李顯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鎮平玉雕將繼續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創作出更多深入人心的作品,推動鎮平玉雕在更加廣闊的市場上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文化觀察:石中上品黃石硯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