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博物館,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南陽市北郊臥龍區石橋鎮,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誕生和長眠之地,是一座有關張衡的文獻收集、科學研究、文物保護、宣傳教育、觀光旅游的專題性博物館。
張衡博物館于1986年在南陽成立,博物館館藏1030余件文物,三級以上藏品600余件,類別有石、陶、瓷、金銀、銅鐵、書畫等,館藏精品有1956年10月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題詞碑。該景區主要由張衡墓園和博物館兩大部分組成。博物館部分主要有綜合展廳、古天文館、模擬地震館、碑刻長廊、綜合展廳等,全面介紹張衡的生平事跡、科學貢獻、創造發明及文學成就,現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文物旅游景區和青少年綜合教育基地。
1970年,聯合國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張衡山”;1977年把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年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2003年,又把編號為9092的小行星命名為“南陽星”。張衡名字上了太空,和天地共存,與明同輝。1988年國務院公布張衡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張衡博物館命名為“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共青團中央公布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