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竹園的故事
2013/8/28 16:30: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話說1948年,劉鄧大軍的一支部隊準備攻打鄧縣,解放鄧縣人民。可是鄧縣守軍依仗堅固的城池,繼續負隅頑抗。解放軍久攻不下,眼看一個多月過去了,糧草和軍備物資已經有些接應不上了。怎么辦?是撤圍而去,還是繼續攻打?可打又怎么打?解放軍指戰員十分苦惱,硬攻攻不下來,搭的云梯要么太短,要么太脆,太短則搭不上城頭,太脆則易折斷,人沒有爬上去就摔下來了。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有一士兵來報,說他家鄉的石堂山下長有一種毛竹,或可作云梯一用。這指揮員聽后十分興奮,詳細地詢問了石堂山毛竹的情況,碗口精細,兩三丈長,堅韌非凡,正合需要。于是,連夜派一工兵營,趕到石堂山,伐竹作云梯。很快,云梯做好了。黎明時分,解放軍把云梯搭上了鄧縣城墻的墻頭,鄧縣國軍守敵以為天兵降臨,大驚失色,來不及反抗,就被英勇的解放軍繳了槍械或砍了腦袋。中午時分,鄧縣順利解放,那指揮員給這位士兵記了頭功,還派人過來給這里的村民付了錢,并把竹子又分了好多窩出去,好讓竹子發展得更快更旺盛。而如今竹園面積越來越大,也許就昭示著社會主義事業越來越興旺發達吧!
據傳,石堂山翠竹還耐腐蝕。當年,道教興盛之時,翠竹被道人們砍伐后用作各種器皿。作水桶時,盛水時幾天既不生蟲,也無怪味,作竹筒蒸米時,蒸出來的米清香甘甜,清新爽口。最不可思議的是,竹子還被道人們砍伐后作為輸水管道,把十二龍潭的泉水直接接到山下飲用,十分方便,相當于現在的“自來水”。 最奇怪的是,十二龍潭的水流出洞后,沿山勢而下,叮咚走來,穿林而過。在林中還曾匯聚成潭,可是出林之際,卻蹤跡全無,再無一點有水的蹤跡。當地人說,是龍潭的水奇,龍潭嘛,神龍見首不見尾,自然見不到水到哪里去了。還有人說,是翠竹園的竹奇,是他們把龍潭的水喝光了,不然竹子會那么青翠欲滴嗎? 猜測畢竟只是猜測,科學的說法應該是龍潭的水出竹園之時流到了地下的暗河之中,到山下時,又從暗河而出與蜿蜒東來的長生河匯聚了吧!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