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候有一天,魯班和徒弟趙巧兒來到丹江東岸的淅川縣荊紫關鎮,當地一些信佛的人便請求魯班師徒在猴山山腰上的兩個石洞里雕鑿佛像。
魯班也想在這兒留個紀念,就答應了。趙巧兒哩,早想找個機會露一手,和師傅比個高低,好出出風頭,就提議各包一個山洞,一月之內,看誰鑿的佛像多。魯班看出了徒弟的用心,同意了這個主意。
趙巧兒一頭扎進了他占的那個山洞,掄開錘子,拿起鑿子,不分晝夜“叮叮當當”干了起來。魯班今天來看看徒弟,明天來看看徒弟,見徒弟干得滿頭大汗,就說“干這種活,不但要用力,還要用心,可別只圖
快呀!”趙巧兒也不搭話,心想: “這一個月里,我一定要鑿出一千尊佛像來。到時候,你就知道我趙巧兒有多大的真本事啦!”
魯班師徒鑿佛的事兒傳開后,每天都有人來觀看,又得知師徒倆在明爭暗賽,觀看的人越來越多。一個月還沒過,人們就稱趙巧兒鑿佛的那個山洞是“千佛之洞”了。
魯班呢,除了每天注意叮囑徒弟要用心鑿佛外,更注意那些觀看人的種種表情。他看了一會兒,凝神沉思一會兒,再回到鑿佛的那個山洞里去“叮當”一會兒。
話說不及,一個月到頭了,觀看的人們見趙巧兒鑿的這一千尊佛像,齊夸:“哎呀,真是多極啦!”趙巧兒聽著人們的夸獎,高興得鼻子眼兒擠成一堆兒。他洋洋得意地來到師傅的山洞前,看師傅鑿出的石佛到底有沒有自己多。
誰知,魯班正悠閑地坐在洞口曬太陽。人們都追了過來,夸著趙巧兒鑿的佛像如何如何多,接著問魯班:“祖師,你徒弟都鑿了一千尊佛,你鑿的大概比他的還要多吧?”魯班隨手一指,說:“你們自己去看吧!”
人們涌進洞里一看,頓時驚呆了。只見一尊高大的石佛體態豐滿,栩栩如生,仿佛胸藏天下蒼生。一個人看他,他看著一人,一百個人看他,他看著一百個人,一萬個人看他,他也看著一萬個人。那石佛兩眼炯炯有神,好像誰心里有啥事兒,都瞞不過他似的。
魯班見人們都愣住了,便說:“好啦,時間不早了,都該回家啦!”人們這才一下子清醒過來,齊跪在石佛面前說:“真是萬人之佛呀!”隨即又跪到魯班面前說:“祖師啊!你咋會叫佛爺一下子就看穿了我們的心事呢?”
從此,“千佛洞”與“萬佛洞”的故事,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