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知縣巧治壞和尚
2013/6/28 10:54: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清朝時候,內鄉縣知縣章炳濤正在書房讀書,衙役稟報有一民婦擊鼓。
章知縣升堂一問,原來這一民婦是天明寺旁邊一個村上的寡婦,告她十來歲的兒子不孝,有心趕出家門。章知縣很奇怪:兒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咋能忍心趕走呢?再說,十來歲的孩子,不懂孝道,也不到盡孝的時候,這里邊定有緣故。他想了想,問道:“民婦人,你可知道刑法無情,如果親生骨肉死于棍下,你舍得嗎?”
寡婦說:“民婦無怨”。
“嗯”章知縣又沉思一下,“不過按規定,孤兒不能用刑,還要呈請上司準許才能審理,你拿三百紋銀來,老爺我派人送批,你看怎樣?”
寡婦連忙叩頭答應。
寡婦走后,章知縣立即派人暗訪。原來這個寡婦與天明寺的和尚私通。
幾天以后,寡婦把三百兩銀子如數送到縣衙。章知縣很驚奇:“民婦人,你家有多少田地?”
答:“十畝”。“這些銀子從哪來的?”“借天明寺和尚的”。“這真是個好和尚啊!這個好心的和尚還在寺里念經嗎?”“進城化緣來了”。“老爺到任以來,少見這樣的好人,有心重賞于他,不知能不能把他請來”,“我去把他叫來就是”。
不多一時,寡婦把和尚領到堂前。
章知縣對那和尚說:“出家之人,仗義疏財,你真是個大好人哪!”
和尚連忙叩頭:“不敢當”。
“你借給這位民婦三百兩銀子,是靠化緣積攢的呀,還是……”
“大人,是賣的廟上地產”。
“噢,內鄉縣象你這樣的好心人,實在難找呀!”
和尚又忙磕頭:“大人,您夸獎啦!”
這時,衙役稟報,有一老漢喊冤。
老漢來到堂下,章知縣問:“老公公,你偌大年紀,告狀要先打四十大板,你不怕挨打嗎?”
老漢哭著說:“我孤苦一人,只有二畝地,被人霸占,打死就不受苦了”。
“哎,你年紀大了,可以找人替你挨打嘛!”
“大人,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人嗎?”
“有,這位和尚就是一個好人。他能賣了廟產,借給別人三百兩銀子,支持人家告狀,難道不肯替別人挨打嗎?你向他作個揖就行了”。
老漢向和尚作個揖。
章知縣下令讓和尚替老漢挨四十大板。和尚咬住牙,挨了打沒有說的。
剛打罷四十板,衙役又報,有一位老太太喊冤。
老太太來到堂下,章知縣問:“老婆婆,你偌大年紀,告狀要先打四十大板,你不怕挨打嗎?”
老太太哭著說:“大人,我女兒被人搶走,只剩下我孤寡一人,打死了倒好嘛!”
“哎,你年紀大了,可以找人替你挨打嘛!”
“大人,只怕世上沒有這樣的好人”。
“有。這位和尚就是一個好人,他剛才就替那位老公公挨了打,難道就不能替你挨打嗎?你向他拜一下就行了”。
老太太對著和尚拜了一拜。
章知縣下令讓和尚又替老太太挨了四十大板。
和尚被打得皮開肉爛,叫苦連天。章知縣說:“你三百兩銀子都不心疼,這八十板算個啥。現在沒有老人來告狀了,不需替人挨打了。還有一件事跟你商量:老爺要建黌學,還差紋銀二百兩,有心向你轉借,不知你這個好心人肯不肯賞光”。
和尚一聽,叫道:“大老爺,貧僧實在沒有銀子了!”
章知縣喝道:“無理和尚,如此小視本縣,拉下去再打四十大板!”
和尚害怕再打,作著揖說:“大老爺,我借!”
章知縣說:“三天后送來,下堂去吧!”
和尚走后,章知縣讓兩位老人呈上狀紙,說道:“本縣受理你們的狀,等查清后,為你們申冤。現在各贈紋銀二十兩,回去買些米面度日,你們下堂去吧”。
兩位老人下堂后,章知縣令衙役傳寡婦的孩子和孩子的舅父到堂,親手把這婦人送的三百兩銀子交給孩子的舅父,讓他收養自己的外甥,送到學堂讀書,如若錯待,刑法不容。
最后,章知縣讓衙役叫來一位屠夫,問道:“當下毛豬幾個文錢一斤?”
屠夫說:“五十文一斤”。
章知縣指指寡婦說:“你看她有多重?”
屠夫說:“大人,估了豬,估不透人啊!”
章知縣說:“你掂掂有多重?”
屠夫卡住跪在堂下的寡婦一掂,說:“大人,八十斤”。
章知縣說:“五八四十串錢,交給三班,衙皂吃酒,你把她領走,愿配就配,愿賣就賣,去吧”,說罷退堂。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