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訪秋(1909-2000),原名維焜,字仿樵,筆名訪秋,河南南召縣人,著名學者、文學史家,在中國文學史、思想史、學術史等多個學術領域均取得豐碩成果,在打通古代、近代、現(xiàn)當代文學領域,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在改革開放時期,任訪秋的學術成果達到鼎盛。《中國近代文學史》更是填補了我國近代文學研究著述的空白。曾任河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大學中文系名譽主任,河南省文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顧問,中國近代文學研究會顧問、河南省文史館名譽館長。
1923年夏,任訪秋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師范。1929年秋,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任訪秋在北師大三年級時,還考取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1933年,任訪秋在北師大畢業(yè)后,回到河南,任洛陽師范國文教師。1935年春,任訪秋在洛師接北大研究院的通知,被確認為北大研究院的學生,開始攻讀研究生。1936年秋,任訪秋在北大研究院畢業(yè)后重返洛陽師范任教。從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任訪秋在授課之余先后發(fā)表《民族主義思想家王船山》、《整理國故運動與樸學》等學術論文。出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子產(chǎn)傳》、《中國文學史散論》等學術專著。
建國之后,任訪秋一直在河南大學工作到2000年去世。授課之余,他先后發(fā)表《談談五四革命文學運動在思想上的領導問題》、《從歷史發(fā)展到現(xiàn)實基礎上學習毛主席文藝講話》、《魯迅先生在創(chuàng)作上怎樣把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統(tǒng)一起來的》、《對〈中國新文藝史教學大綱〉的商榷》、《對于王瑤先生〈晚清詩人黃遵憲〉一文的意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馬遷》、《聊齋的思想和藝術》、《略論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典型”與“幽默”并駁胡適對“典型”的抹煞與歪曲》、《胡適論》、《胡適〈五十年來的中國之文學〉批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一生》、《魯迅先生最得力的戰(zhàn)斗武器——雜文》、《論韓愈和柳宗元的散文》、《章太炎的學術思想與革命精神》、《酈道元和他的〈水經(jīng)注〉》、《吳沃堯和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從〈茶花女〉談起》、《談深入淺出》、《龔定庵文學觀略論》等學術論文。先后出版《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中國近代作家論》、《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集》、《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聊齋志異選講》、《魯迅散論》、《袁中郎研究》、《中國新文學淵源》、《子產(chǎn)評傳》、《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續(xù)集》等。還主編了《中國近代文學史》和《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的“散文卷”部分。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學術研究方面成就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