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原籍山西河中,後遷居錢塘,是南宋光宗、寧宗、理宗時期的畫院待詔,人物、山水、花鳥皆精。他出身於繪畫世家,前後五代人都為畫院待詔。他初承家學,後學李唐,自出心意,追求高古蒼勁的畫風。用墨方面,焦墨與水墨并用,樹石多以焦墨勾勒,枝葉多用水墨披拂,雖不作層層渲染,但極富濃淡層次變化,遠近分明。山石多用大斧劈皴,方硬嚴整,氣勢縱橫, 進一步突破了五代北宋以來細潤筆調,形成其獨特的山水畫風。
北宋、南宋之交,李唐異軍突起,山水畫壇時風大變,但當時李唐已達八十歲高齡,所以真正推動‘水墨蒼勁派’發展的,還是馬遠、夏圭。馬遠在繼承前人成就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詩情與感人力量,著意形象的加工提煉,注重章法剪裁與經營。他的構圖被稱為‘馬一角’,形成他獨有的‘角隅’山水的意境,若沒有高超的技法和深邃的學養,是達不到此種境界的。
本作是馬遠‘邊角山水’之代表作,他以簡練的筆法和精致的詩畫意境成功表現了山間景色,筆法勁爽,意境深邃。作品構圖精巧,位置經營獨到而臻極致。樹木、遠山集中繪於畫幅左側,以淡墨皴染的山徑漸次虛淡。近處的高士持杖遠眺,人物衣紋或是蘭葉描、或是釘頭鼠尾描,線條勁直,或如刀砍竹,或行筆略有顫掣,人物本身怡然愜意的神情已經躍然紙上。畫幅右側大量留白,虛渺空靈。另有一只白鶴轉頭回望,與林和靖相響應,款款深情,意蘊無窮,給觀者以無窮遐想。
圖中的人物,其畫法與馬遠的《西園雅集圖卷》(美國納爾遜-艾金斯博物館藏)中攜杖的人物畫法一致,只是畫得更加輕松自然,無拘無束,野逸高潔的人物形像呼之欲出。
白鶴的畫法,采用寫神的畫法,筆到意足。凝練而傳神,為馬遠少見的飛禽畫法。
有學者認為,圖中構圖是以南宋畫院所在位置‘柳浪聞鶯’,即西湖十景第五景(圖六、七)命名的。‘柳浪聞鶯’是明代人取的名字,南宋時只有‘柳浪亭’,即南宋畫院的前院。馬遠取其柳浪為背景,右邊畫林和靖來自況,加入‘林和靖款鶴’的故事,融為一體,以表明自己的‘世外桃源之思’,‘山林野逸’之想,所以此圖別稱‘柳浪款鶴圖’。
南宋畫院的前院‘柳浪亭’在馬遠畫中出現過,即在馬遠的《西園雅集圖卷》(美國納爾遜-艾金斯博物館藏)圖中出現過一次。《西園雅集圖》(圖三)是進御之作,畫得謹細而工整,而此作中柳樹畫得輕松自然流暢,人物趣味更加生動。
與本作風格相似的作品還有藏於大都會博物館的馬遠《月下賞梅圖》(縱25.1厘米,橫26.7厘米,絹本設色)團扇,之上同樣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畫面上留出大幅留白以突出作品的詩意主題,以大斧劈皴法畫山石,畫樹干瘦硬如屈鐵,但剛健中有柔和,筆法豪放而嚴謹。
又有馬遠《山徑春行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亦取邊角之構圖,繪山間春色。近處斜伸出一株古樹,蒼干枯枝,以禿筆濃墨,以時有斷續的戰筆勾畫出的枝干,更顯枯硬,有一高士撫須立江岸邊遠眺。與本圖相比,可見兩圖中山石皴法極為相似,用筆豪放簡率。馬遠筆下多作像此兩圖中的文人雅士、漁樵、農夫等人物形象,各中人物神態氣韻也同樣高妙,閑趣軒昂,神氣盎然。從此三作中可見馬遠山水畫畫風,既‘簡’又‘剛’。
本作經近代著名收藏家史德匿之手,被鑒藏大家顧洛阜、王季遷等名家先後遞藏,彌足珍貴。在王季遷家中收藏時,啟功、謝稚柳、楊仁愷、劉九庵等都鑒賞過,嘖嘖贊奇,驚嘆不已。
《高士攜鶴圖》為史德匿舊藏。史德匿曾供職於上海海關古玩出口檢查部,經手珍品頗多,當時其收藏的共計有十二頁宋人扇畫,包括今天收藏在大都會博物館的梁楷《澤畔行吟圖》、馬遠《月下賞梅圖》、馬遠《高士觀瀑圖》,收藏在克利夫蘭美術館的馬遠《松蔭觀鹿圖》等,此二圖頁《高士攜鶴圖》與《松巖觀瀑圖》即為其中之二。
其後,這些宋人冊頁的部分經史德匿分別轉入近代著名鑒藏家顧洛阜、王季遷之手。顧洛阜(1913-1988)是近代西方最重要的中國書畫收藏家,著有《美國顧洛阜藏中國歷代書畫名跡精選》,他的多數藏品,如馬遠的《月夜梅花圖》都在其晚年轉入大都會博物館。
本圖頁為是旅居紐約的知名收藏家王季遷之舊藏,畫後鈐有白文方印‘季遷心賞’。王季遷於1907年出生於江蘇蘇州,他家族中收藏頗豐,并先後師從結識了吳湖帆、張大千等書畫鑒定家,為他成為一流鑒藏家打下堅實的基礎。1935年是,王氏獲選為故宮博物院赴倫敦展覽的審查委員,不僅得見許多珍貴的古代書畫,也同時確立了他在海內外書畫鑒藏界的地位。
南宋山水畫家受宋代‘理學’的影響,以抒情的筆觸來表現幽美、靜謐的自然環境,以筆畫詩。馬遠繪畫中傳達出的抒情性有非常濃厚的詩情畫意,追求細節和詩意。他作品中‘空白’的藝術元素對作品意境的營造非常重要。這種‘虛實相生,無畫處皆為妙境’的藝術效果契合了蘇軾詩畫同律的理念。吳其貞《書畫記》謂其:‘畫法高簡,易趣有余’。 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有言:‘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之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這確實是馬遠山水畫的重要特色,也是他藝術手法高明獨到之處。
馬遠之山水對後世影響頗大,不僅當時的畫家直接師承馬遠,就是在元代畫壇極力反對師學馬、夏時,孫君澤、張觀、張遠等名家仍立追其跡,更在明代被浙派發揚光大,可見馬遠對整個山水畫學史的重要影響,他的‘角隅山水’至今仍充滿活力,熠熠生輝。天津美院 劉金庫教授【原標題:馬遠《高士攜鶴圖》:翩翩玄鶴舞 幽幽高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