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石猴”產于方城縣獨樹鎮的硯山鋪村,屬微形石雕工藝,傳說始于明代。方城石猴屬于民間民俗信仰中的猴圖騰崇拜,南陽一帶多山,盛產彌猴桃,亦多獼猴,當地人有崇猴習俗,視猴為驅邪、納福的神靈,并“猴”、“侯”、“候”諧音而產生“吉祥文化”。“送好石猴”即暗喻“送好時候(好機遇也)”,故民間視方城石猴為吉祥物。方城石猴有學術研究價值,造型高度夸張、變形、生動隨意,手法快捷,色彩以紅、黃、綠為基調,強烈明快、風格獨特,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
方城石猴民俗文化內涵深厚,地域特點較強,方城石猴原本是硯山鋪村村民的冬閑副業,多在農場“三月三”小頂山廟會上銷售。但改革開放后迅速消失,逐年減少,現全村僅有六七家藝人刻制,惟一老藝人王忠義已83歲高齡,已瀕臨失傳,急待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