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猴藝據史料記載,源于西漢光武時期一個犯律被貶的新野籍官員,在發配地甘肅敦煌附近,把一只野馬與一群猴子馴養,使野馬強壯又通人性,獻馬于帝后得赦免并加官晉職。他把群猴送回新野。從此,新野人便有了養猴、馴猴、表演猴戲這一謀生手段。后據傳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公元1556-1558年任新野縣令,很喜歡觀看民間猴戲,并對他塑造“孫悟空”這一形象大有啟發。
新野猴藝從猴子飼養、馴化到動作設計、道具使用、情節編排,都反映出民間藝人們的勤勞智慧和創造精神,也是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相互協調的一種藝術體現。新野猴藝遍及全國,并到過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海內外媒體多次報導。八十年代熱播的《動物王國竊案》就是新野猴藝擔綱主演。(南陽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