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南陽

方城石猴 踏著宋代腳印而來

2013/4/15 15:40:04 點擊數: 【字體:


方城石猴 踏著宋代腳印而來

    方城石猴是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諧音“時候”,有“時候到門前,四季保平安”的說法。它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以別致的造型、生動的形象、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2008年6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方城石猴名列其中。


  歷史悠久

  從宋代一路走來

  方城石猴產于方城縣獨樹鎮的硯山鋪村,它采用一種黃白色天然石料雕刻成型,再用紅、黃、綠、黑四種顏料勾畫而成,故又稱“畫成猴”。相傳方城石猴源于宋代,有據可查至少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由當時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建奎代代傳襲至今。

  方城石猴開始以玩具的形式出現,后民間藝人為了便于出售逐步賦予它一些民俗文化內涵,當地俗稱“好時候”。那時候方城人雕石猴主要是為生計,而且出售的時機大多選在過年時候和每年的廟會。這些小石猴身上鉆有小眼兒,趕廟會的農民花錢買來,穿上紅繩帶在身上避邪消災,豫南、豫東一代村民把它視為一種吉祥物。來趕廟會的人踴躍購買,并相互贈送“好時候”,渴望能給自己和親朋帶來好運。

  石猴除了作為吉祥物,據說還有藥用價值。在商丘、周口一帶,農民下地干活時身上總會帶上一個小石猴,說是一旦哪里碰傷、劃破,只要在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祛痛。

  石之精靈

  育就千年“猴文化”  

  方城石猴造型別致,刀法簡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小的石猴僅三五厘米,大的石猴有二十多厘米,工匠們根據石料的形狀決定將猴刻成什么樣,石猴的形態無需設計,沒有圖紙也沒有現成花樣可以模仿,全是雕刻者用“心”刻出來的。石猴造型古樸、粗獷、精靈,樸拙率真,有著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淳樸的泥土氣息。

  方城石猴的形態多樣,有單猴、母子猴、猴背猴、豬八戒背猴等等。因石猴和“時候”諧音,人們希望加官封侯,就給“猴”增添了一種吉祥、富貴的象征意義。如:“單猴”寓意“祖師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輩輩封侯”,“馬馱猴”、“獅子馱猴”寓意“馬上封侯”、“世世封侯”,猴與桃的結合寓意“猴桃瑞壽”……當地人逢年過節便以此為吉祥物讓孩子佩戴,逐漸演變成“猴文化”。   

  躋身“非遺”

  石猴遇到好時候

  方城石猴從宋代一路走來也曾經面臨后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尷尬。

  民間藝人王忠義老人是方城石猴的傳承人,他從15歲起一直從事石猴雕刻。早些年,由于石猴價廉費工,銷路不好,并不被人們看好,隨其學藝的人也寥寥無幾。也曾收徒三四十人,但大多人都因耐不住“清貧”半途而廢。為了讓這門藝術傳承下去,2009年9月,王忠義將他的手藝傳給他的三兒子王國慶。

  為了使方城石猴能發揚光大,方城人一直在努力。隨著被評為“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城石猴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方城縣成立了石猴文化公司,集石猴文化傳播、研發、生產銷售、遺產傳承保護于一體,并注冊了“王忠義”商標和“好時候”商標,形成石猴產業,在保持方城石猴古樸文化元素的同時,融入現代審美理念,讓石猴走向了全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南陽網 2010-6-29 作者:黃翠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