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與品牌 >> 瀏覽南陽

宛梆劇團演員們的深憂

2013/11/6 9:25:38 點擊數: 【字體:


    8月11日,央視“朝聞天下”報道,我省稀有劇種宛梆生存與發展遇到困難。記者為此專赴宛梆劇團所在的內鄉縣,一探究竟。

  苦守農村市場

  8月16日晚,熱浪炙人。在距內鄉縣城20多公里遠的鎮平縣何營村,內鄉縣宛梆劇團演出的傳統戲《八珍湯》,劇情跌宕,唱腔激越,吸引了所有觀眾的目光。

  突然間,燈光滅了。“用電高峰期臨時停電,我們得等下去。”在后臺,演出隊負責人、在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楊宏海,身穿幾層戲服,汗珠從畫著濃妝的臉上不停地淌下。

  當天夜里,直到12點半才演出結束。由于在村里打地鋪蚊子咬,睡不著,加上第二天還有兩場演出,演員們連夜趕回縣城休息。

  當天的演出是村里一戶人家為給老人過世三周年而“買”的戲。宛梆劇團團長劉鐵民說:“現在到城里劇院賣不出票,所以只能到農村找市場。去年我團兩個表演隊共演出800場,主要是農村的紅白喜事和鎮村的傳統廟會、物交大會。”

  談到下鄉演出,宛梆劇團的演員們說,除了戲服、樂器和其他道具外,他們出門得帶上鍋灶、換洗衣服、鋪蓋甚至常用藥。“最累的是裝卸搭臺,比演出還費勁。”為了壓縮成本,所有的演員都得兼職,“大到幕布、燈具,小到帽子、靴子,大家分頭管,每人每場補助一元錢。”這種生涯將年輕的男女演員“綁”成了夫妻。“孩子長年靠父母帶,”楊宏海說著,眼角噙著淚水。

  在內鄉縣城城邊一個新圍起來的院子里,工人們冒著烈日,正在清除地上的沙石。新樓有地方還沒粉刷完,人都已經搬進去辦公。這里就是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

  站在二樓的廊道上,劉鐵民指點著說:“這個中心還沒建好,原來在老城的宛梆藝術中等職業學校就搬了進來。將來這里還要配建展示廳、練功房、資料室等。為此,縣財政撥款加上我們自籌資金,截至目前已投入400多萬元。”

  自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宛梆藝術和宛梆劇團不斷獲得國家和縣里的資金扶持。內鄉縣文化局副局長楊興華扳著指頭歷數說:“非遺保護,國家幾乎兩年都要撥付一次資金,前兩次20萬元,最近的一次50萬元;對宛梆劇團,縣財政每年的經費支持從6年前的幾萬元漲到了每年26萬元;辦職校,縣里幫助解決8個事業編制,投資20多萬元。另外,今年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縣政府出資75萬元,購買宛梆劇團300場戲,送戲下鄉。這些投入對于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來說,也算盡力了。”

  劉鐵民承認:“省內大平調等其他地方的劇種,獲得的資金扶持比不上我們。要不是黨委和政府的扶持,宛梆劇團恐怕早就解散了。”

  2012年,根據國家文化體制改革精神,擁有70多名演職員的內鄉縣宛梆劇團整體劃轉為“內鄉縣宛梆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楊興華說:“比起其他被推向市場、名存實亡的地方劇團來說,宛梆劇團還算幸運。但‘保護’不等于經濟上的‘保養’,否則就會像計劃經濟時一樣缺乏活力。”

  傳承創新需“休養生息”

  大約在300多年前,宛梆由陜西東路秦腔傳入我省南陽,并逐步融入了楚文化的“絢麗”和中原文化的“平穩”。豪邁的男聲大本腔,宛如鶯囀的女聲假腔,征戰戲、袍帶戲所傳達的“忠勇節義”觀念,在專家眼里是一塊“活化石”,更是豫、陜、鄂交界一帶廣受群眾歡迎的“大戲”。

  談到宛梆的傳承與創新,今年71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范應龍說:“唱宛梆很費力、很難學,可現在戲校有的一二年級學生連基本功都不扎實,就學著創新,他們唱的哪還會像宛梆?再說了,現在雖然用紙和筆記下了樂譜,但在實踐中,要想唱出有傳統特色的韻味來,還得面對面地教。現在,我和宛梆另外兩個國家級傳承人都年逾七旬,得趕快把經驗傳給年輕人。”

  24歲的青年演員李芳說:“我經常每天演出兩場以上,可每月的收入還不到2000元,說起來還不如去當個飯店服務員省力省心。我也曾動搖過,可我12歲就進戲校學藝,實在舍不得啊!”

  劉鐵民算了一筆賬:現在一場演出費2800元到3000元,一個表演隊30多個人,一個月拉到20場生意,一個人的收入也就2000來元。上級雖然撥有錢,但還要給職員買“三金”、彌補車輛和物資損耗,實在捉襟見肘。“現在我們通過挖掘、移植、創新,已經整理出100多部劇本,但要把它們陸續搬上舞臺,每年至少需要有3個月的排練。可大家忙著掙飯錢,哪里有時間?”

  據報載,河北井陘青年晉劇團通過讓企業參與聯姻冠名,爭取到了90多萬元資金。楊興華認為,宛梆劇團除了依靠“政府扶持”、“自我奮斗”兩條腿走路外,今后還應該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

  范應龍呼吁:看到年輕演員日復一日地為生計奔波,我很焦慮,不知何時有暇琢磨戲?希望政府在資金投入上再加一把勁,讓宛梆得以休養生息,按藝術的規律走,鞏固傳承質量,提高創新水平。(大河網-河南日報)【原標題:宛梆劇團演員們的深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新網 2013-08-2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天下第一團”唱活內鄉宛梆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中國皮影藝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