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陽市周邊的畫家們利用休息時間,來到素有“畫家村”之稱的南陽市宛城區岳莊村創作,讓“畫家村”充滿了更加濃厚的藝術氣息。
深冬季節,記者驅車從河南省南陽市中心出發,沿著南唐公路向南行駛約20公里,向東不遠,宛城區黃臺崗鎮岳莊村躍入眼簾。村內,一個個書畫工作室文化氣息濃厚,畫家們正在精心創作;院子里,國家一級美術師鄭明帶領部分畫家,正在教留守孩子們學習畫畫、國學、太極拳,這里就是遠近聞名的南陽市“畫家村”。
2015年以來,為了全力改善“畫家村”的條件,宛城區委、區政府把“畫家村”作為美麗鄉村、文明新村示范點精心打造,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明遠經常到“畫家村”了解畫家引進、村莊建設進度等情況,征求多方面意見,多次組織區直相關單位和黃臺崗鎮等部門,召開協調會,不斷加快建設進程。清除淤泥,修建道路,栽植風景樹,修建標準廁所,建設游園等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優美的環境贏得群眾稱贊。“畫家村”群眾史松亭高興地說:“小游園里健健身,畫室里面看看畫,沿著河邊散散步,這日子過得真是舒服。”
每到周末,“畫家村”里熱鬧非凡。在“愛心學堂”里,鄭明巧妙地將傳統國學融入繪畫教學中,孩子們個個聽得聚精會神。“畫家村”里的孩子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缺少關心監管,易出現封閉、叛逆等心理問題。為此,藝術家們創辦了“愛心學堂”,義務教孩子們畫畫、音樂、國學等,并且將一些生活常識、安全知識乃至人生哲理融入課堂,寓教于樂,使孩子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培養出一批具有文藝特長的農村孩子。村民們告訴記者,自從孩子們進入“愛心學堂”,變化可大了,不再一味地玩耍,能靜下心來學習功課,還經常幫助老人干活。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畫家村”還開展小手拉大手、道德講堂、文明誠信教育等活動,帶動其他村民倡樹文明新風,提升村民素質,凝聚發展正能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根喜指著自己修葺一新的院落說:“這幾天我忙得不亦樂乎,找工人修繕畫室頂,壘花墻,鋪地磚,栽植風景樹,我把畫室真正打造成自己學習創作的‘精神家園’。”王根喜主攻花鳥,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大型活動中獲獎,是“畫家村”的一張名片。如今,“畫家村”已入駐藝術家60多人,以知名書畫家鄭明、王根喜、蔣鐵浩、孫保瑞等為代表,創作涵蓋國畫、油畫、書法、攝影、版畫、雕塑、漢畫收藏、烙畫、剪紙等領域。
宛城區委宣傳部以“畫家村”為核心,緊扣中原文化和漢文化主題,積極探索優先發展,以文化發展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助力藝術創作的發展思路,引導藝術家、文化創意企業生產健康文化產品、提供健康文化服務,探索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產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