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汝瓷,中國五大名瓷之首,因產于汝州而得名。
北宋時期,被宋徽宗欽定為宮廷御用瓷。
南宋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云:“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汝瓷講究色調單純,于樸素中隱含著使人心平氣靜的意蘊。
宋徽宗篤信道教,喜歡光華內斂的青色,因此特別排斥白色定瓷的“芒”。
后人也常常用“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來比擬汝瓷之美。
汝瓷概述
北宋汝窯 蓮花式溫碗
汝瓷始燒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后不過二十余年,所以彌足珍貴。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
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
兩宋期間,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汝窯為魁
高古的瓷器,是以汝窯為首,一直到現在,全世界對中國陶瓷的認同,就是汝窯,汝窯是最頂峰,無可替代的。
到了宋代末期,宋徽宗極端地推崇汝窯,在原來民間汝窯的窯子范圍內另外建了一個窯專做官窯,我們叫汝官窯。建了汝官窯的同時他又建了一個北宋官窯,也是追求天青釉。
所以說汝窯,或者說天青釉也代表了中國雅文化瓷器的最高峰。
汝窯胎釉特征
1、香灰胎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2、青如天 面如玉
汝瓷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征。
3、芝麻花 蟹爪紋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
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
汝窯器物特點
汝窯的器型有盤、碟、洗、瓶、尊、碗、盞托、水仙盆等,盤、碟、洗、碗多為圈足外卷,多采用滿釉裹足支燒,足底心有三至五個細小的支燒痕。其中,尤以盤和洗的數量最為眾多。
1、不過尺 無大器
北宋汝窯 青瓷圓洗
汝窯瓷器一般較小,多為盤、洗、碗等器型,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極少超過20厘米,超過30厘米的幾乎沒有,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隨著汝窯遺址的發掘,這種說法也日漸動搖。
2、款識 刻花
存世的汝窯器物上,一些有刻花,以及款識。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奉華”是南宋宮殿之名,是德壽宮的配殿,是宋高宗趙構的寵妃劉貴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寫“奉華”的汝窯都是劉貴妃她本人使用的。
3、支釘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并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
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曾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
汝窯瓷發展歷史
始于唐
從盛唐時期起,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汝州的陶瓷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燒造時,由于火候過高而燒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產品,表面光滑細膩,色彩迷人,為世所少見。
盛于北宋
北宋時期,汝窯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北宋后期,宋金戰亂不息,汝窯興盛前后不過二十余年,汝瓷傳世品極為稀少,其價值自是彌足珍貴。
衰于南宋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于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宋人筆記中曾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油(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的記載。
后代復燒
自明代開始,不斷有人復燒,成功者寥若晨星,失敗者卻代不乏人。汝瓷博物館館長杜宏偉認為,憑借今天的技術,加之古人的心境,以美為前提,完全可以燒造出超越宋汝瓷的好作品。
汝窯存世之寶
汝窯存世量稀少,據業內統計,有“67件半”的說法,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維得基金會7件、天津博物館1件、廣東省博物館半件、中國香港收藏家羅桂祥1件、日本現存4件、美國現存5件、英國私人收藏1件,共計67件半。但隨著汝窯遺址的發掘和民間藏品的出現,這種說法日益受到挑戰。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全球僅存一件,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傳世汝瓷中罕見的大件器。
器物制作莊重古樸,氣韻高雅。胎質細膩,呈香灰色。里外滿釉,呈天青色微泛藍,并有細小淺白的開片。代表了千年國寶汝窯瓷的最高水平。
北宋汝窯蓮花碗,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全球罕見的傳世珍寶。
蓮花碗呈十瓣蓮花形,比例適度,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開的花朵,青釉勻凈溫潤,頗具藝術風韻,造型奇特,精美絕倫。
對于其價值,有“十噸黃金不換”之說。
宋汝窯天青釉碗是北京故宮鎮館之寶。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凈,釉面開細碎紋片,釉中含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美輪美奐。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
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是一種種植水仙用的器具,也可作裝飾品。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純潔無紋片。此種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極力追求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是唯一現存的葵花六瓣形盆洗,其直徑為13.5公分,六葵瓣花式,口略撇,上豐下斂,淺腹薄壁,器身隨沿起伏,圈足微外撇,底有細小芝麻釘痕三枚。 北宋汝窯葵花洗原被英國著名的中國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收藏,上世紀70年代轉入日本藏家手中。曾以2億天價成交。
屬全球最大,千古一絕的北宋汝窯瓷器,亦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是存世汝窯盤中最大的一件。
汝窯盤釉色天青純正,內外均開冰裂片,底足外撇,滿釉,五支釘支燒,高3.4厘米,口徑19.6厘米,足徑13厘米,是標準的汝官窯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