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李自成等帶義軍從澠池渡河,由晉入豫,轉(zhuǎn)戰(zhàn)豫、鄂、川、陜、甘等地。崇禎十三年夏,義軍由湖北省房縣取道陜東南重入河南,在河南提出的“均田免賦”等口號,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在民間廣泛流傳。崇禎十四年二月,李自成軍攻占洛陽后,節(jié)節(jié)勝利,又連續(xù)攻下汝州、魯山,浩浩蕩蕩東進。
義軍到達魯山張良鎮(zhèn)的樹林莊,天色已晚,闖王決定駐兵休整幾日。一天,當太陽從東方地平線磅礴升起的時候,天邊頓時霞光萬丈。軍營里的所有戰(zhàn)馬都精神抖擻,昂頭面向東北方向,“嘶嘶”鳴叫,長嘯不已。全軍將士不知道怎么回事,驚得目瞪口呆。
李自成疑心要出禍事,急忙請出左軍師牛金星問計。牛金星登上平臺,環(huán)視天象,發(fā)現(xiàn)東北方向祥云紫氣繚繞,宛若仙景。他跳下平臺,恭手向闖王稟報:“恭喜大帥,大帥好福分呀。此乃福祥之兆,東北方向有寶馬!大帥得寶馬為期不遠矣!”李自成半信半疑。
花開一枝,話表兩端。在樹林莊的東北有個杜莊村,住著一家財主。他家有一匹烈性馬,色紅鬃黑,四肢粗壯,威武而驍勇。奇怪的是,當李自成來到樹林莊以后,這匹馬每天都異常興奮,勁頭百倍,不聽馬夫使喚。一天,財主派馬夫去南陽送急信,讓他早上出發(fā),第二天趕回,馬夫領(lǐng)信早出。誰知,馬夫剛跨上烈馬,烈馬便一聲嘶叫,奮蹄奔馳起來。一路上,烈馬馳騁奔跑,不愿歇息,當天晚飯后即又返回。財主見馬夫這么快就又趕了回來,驚其神速,追問馬夫,才知是烈性馬所助。遂云:“真乃千里駒也!”如此一傳十、十傳百,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農(nóng)民軍那里,報與闖王。
闖王聞報,心生歡喜,速派軍中擅騎者化裝成商人,前去杜莊村討買寶馬。很快,討回了寶馬。軍中戰(zhàn)馬看到威風凜凜的寶馬,都停止嘶叫,像戰(zhàn)士看到敬畏的將軍那樣,恭敬地安安靜靜地站立著。
闖王得了寶馬,甚是高興,飛身一躍,一聲口哨,寶馬騰空而起,“嗖”的一聲像箭一般急馳而去。闖王邊策馬奔騰,邊揚鞭高喊:“好馬!好馬!天助我也。”
第二天,李自成率領(lǐng)農(nóng)民軍,輕騎疾走,直抵汴梁城。走時,李自成不忘樹林莊父老鄉(xiāng)親待義軍如親人的恩德,不忘得寶馬之事,告示百姓“扶安天下,福及萬民。”并將樹林莊改名福林莊。從此,一代代傳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