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有惡報的故事
2013/10/12 16:05:4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據說,宋朝時,有個舉人,他和一個進士的閨女結了婚。入洞房的時候,新娘子說:“你是個舉人,才華出眾,今天晚上我出個題, 你對上了就在洞房住宿, 若對不上,請君自便!”
舉人一聽說:“好,你出題吧!”
新娘出題說:“端燈,擱燈,各攻書。”
舉人想了很長時間,也對不上來,于是就回書館里休息去了。當時,書館里住著四個同窗。他們問:“頭天洞房花燭,咋不在洞房休息,又來書館了?”他把前后經過詳詳細細地給他們講了一遍。
當時,有個同學聽了以后,就暗暗打定了孬主意。等同學們睡了以后,他就偷偷摸摸地去洞房。見到新娘先作個揖說:“請娘子原諒,我實在答不上來。”因為是結婚的頭天晚上,又都是青年學生,新娘對新郎不十分熟悉,隨口就說:“方才不過是說笑話哩,對不上來就算啦。”說罷,他們就休息了。
第二天很早那人就穿好衣服走了。當放學回來,新郎走進洞房,向新娘施了個禮說:“娘子,昨夜少陪了!”新娘一聽,猛然吃了一驚,心想:大事不好,自愧無法見人,于是自縊死了。進士知道閨女出嫁第二天就死啦,也沒說別的,就叫安排埋了。
且說,第二年八月,東京開科大選,皇帝命包丞相任主考出題考試。時值中秋佳節,氣候涼爽,月光分明。臨考試前的頭天晚上,包丞相搬了個凳子到梧桐樹下乘涼賞月。心想:明天開科考試,題該咋出呢?這時,他把椅子移了移,靠近桐樹,一抬頭看見了月亮,他忽然想起“移椅,依桐,同望月”一句。那么第二句該咋答呢?他想了好久,也沒想出來,想著想著就瞌睡了。在似睡非睡的時候,只覺背后有一女子,披頭散發,就說:“包大人,第二句咋不答‘端燈,燈擱,各攻書’呢?”包大人猛然醒來,不見有人。一連三次,都是這樣。包大人心想:事必有因,明天就出此題考試,誰答上就點誰為“狀元”。
第二天考試開始了,包大人就寫出“移椅,依桐,同望月”這一句,看誰能答上來。
舉人毫不思索地答上“端燈,燈擱,各攻書”一句,馬上交卷了。
考試一畢, 包公就點他為頭名“ 狀元” , 然后又把他叫到屋里,問:“這句子是你自己想的,或者是有人指點,要以實講來,不然……”他看瞞不住了,就把事情的經過詳詳細細從頭到尾說了一遍。
包大人聽后問:“當晚書館里共住幾個人?”他說:“共四個人。”包大人問:“都叫什么名字?平時每個人的為人怎樣?”他都一一說了一遍。
包大人明白了,就命王朝、馬漢把那個壞家伙抓來。經過詳細審問,那個壞家伙看瞞不住了,就一一招了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