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名人名家 >> 身邊名人 >> 瀏覽平頂山

史定坤親歷日本投降儀式 目睹岡村寧次涕淚橫流(2)

2013/11/4 14:18:44 點擊數: 【字體:

  9月8日大清早,也就是日本簽訂投降書頭一天宣布:新六軍十四師四十團第一營要參加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擔任會場內外警衛,還要為簽字儀式造聲勢,這被看成是“最高榮耀”。

  見證歷史

  受降儀式上岡村寧次淚水鼻涕一起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定在1945年9月9日9點鐘“三九良辰”。會場設在原來的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現南京軍區大禮堂)。

  大禮堂門前,柏油路兩邊每隔二十來米都立有旗桿,從上到下裹著藍白紅三種彩布,旗桿頂上都插著彩旗,包括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和聯合國旗。黃埔路口那里,用松樹枝和柏樹枝扎了一座大牌樓。牌樓上綴著“勝利和平”四個大字。軍校大門頂上掛著“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八個白色藍底大字。門外牌坊頂上嵌著大紅色的“V”字符號。下頭掛著一塊紅布橫幅,橫幅上是一排金字:“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會場。”

  大禮堂內禮堂正當中靠中山先生像的一方擺了一張長桌子,后面擺有五把椅子,這是受降席。受降席正對面擺著一張短一些的桌子,這是給日本人布置的投降席,椅子是七把。受降席左邊是高級將領席和中國記者席,右邊是盟國軍官席和外國記者席,樓上是觀禮席。

  會場外,每根旗桿邊都有第一營的戰士執勤,一個個頭戴鋼盔,身穿新嶄嶄的嗶嘰呢軍裝,手戴白色絨手套,腳穿黑皮鞋,背著方方正正的背包,持槍威武地挺立著。會場內,20名警衛清一色拿著亮錚錚的湯姆森沖鋒槍。

  史定坤說,當時外人不知道,為了防止槍支走火發生意外,當天在現場執勤的士兵槍里都沒裝子彈。只有趙營長帶著一把裝滿子彈的***,他是當天會場內唯一可以四處走動的警衛。事后,營長說,他當時很興奮也很緊張,手心里都是汗,特別害怕出意外。

  對于受降儀式的經過,史定坤更是牢牢記在心里。

  9月9日上午,最早進場的是中國受降代表五人。他們分別是,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海軍上將陳紹寬,空軍上校張廷孟,陸軍上將顧祝同,陸軍中將肖毅肅。八點半開始,參加受降典禮的盟國代表、國民黨政府官員、中外記者先后到來。他們一個個拿著請柬,在門外的簽到簿上簽名,被核對檢查后排隊進入會場。估計有四五百人那么多。

  快9點時,七個光腦袋的日本投降代表從警戒人員跟前走過。“中間那個瘦高個子伸著脖子,弓著腰,還沒走到桌子跟前,身子就搖晃起來,淚水鼻涕一起流了下來,嘴巴大張大合,看樣子是強憋著沒有哭出聲來,兩邊的矮個子日軍代表慌忙攙扶住他”,史定坤說,當時10多個警衛人員都看到了這一幕,并推測此人是個“大人物”,直到當天受降儀式結束后,他們才知道,掉淚的人叫岡村寧次,正是在中國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

  9點整,日本投降簽字典禮正式開始。

  四十團的官兵一次次地站起來掄著胳膊高喊口號:“日本投降啦!”“中國光復啦!”“我們勝利啦!”“中國萬歲!”為受降典禮壯了聲威。

  開始不到20分鐘,受降儀式就結束了。至此,中國戰區120多萬日軍正式投降,抗日戰爭正式結束。

  受降儀式結束后,南京城舉行了盛大慶;顒,其中,新六軍舉行了列隊武裝大游行。南京城125萬市民幾乎全都擁上街頭。老百姓滿臉淚水滿臉歡笑,“我們光復啦!”“勝利萬歲!”等口號聲不斷。街邊到處是長竹竿挑著的鞭炮,響聲震天,地上的炮紙足有幾指厚。

  最大心愿

  不忘歷史,珍惜和平;強國強軍,振興中華

  從2005年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起,史定坤的長子史文召開始對父親的抗戰經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先后走訪了10多名父親的戰友,將他們回憶的東西整理出來。他還利用互聯網上尋找父親的老戰友,與父親所說的“趙營長”取得了聯系。

  史文召介紹,抗戰勝利后,其父在東北戰場被俘后歸入解放軍四野,該部南下在許昌駐扎時,史定坤回家探親,等他回到駐地時聽說部隊已接到緊急任務開拔,遂回鄉定居。史定坤長期務農,1971年隨李堂村農轉非成為城市居民。

  去年,史定坤老人下臺階時跌倒摔斷盆骨,如今行動不便。老人除了耳朵背外,別無毛病,口齒清楚,記憶力也特別好。昨日上午,采訪結束時,他說出了自己的心愿“不忘歷史,珍惜和平;建設強大國家,建設強大軍隊;發揚抗戰精神,振興中華民族。”□記者尚杰【原標題:平頂山87歲老人親歷日本投降儀式 目睹岡村寧次涕淚橫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11年09月1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趙永信:癡迷作詩托起俏夕陽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