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知識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我國考古新發現 張公巷窯址發掘紀實(2)

2013/12/7 10:46:40 點擊數: 【字體:

    再次挖掘 專家震驚

    兩次鑒定更加堅定了汝州市文物工作者尋找北宋官窯遺址的信心,一些群眾紛紛向文物工作者提供線索。朱文立請示汝州市文化局領導派人協助他對張公巷進行探察。

    2001年5月,居住在張公巷1號的居民趙愛民家要改建房屋,他們要市文化局前去鉆探,朱文立和汝州市文管辦主任楊小栓等在該院內用洛陽鏟打了幾個探孔,探出了一些素燒胎片。在北墻根的一棵榆樹下,一個探孔中又出土了60多片素燒胎片。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清涼寺發掘窯址的郭木森立即從寶豐清涼寺趕到汝州,再次對這一范圍進行證實性鉆探。郭木森手持4米多長的鏟桿親自鉆探,雙手都打滿了血泡。通過證實性鉆探,郭木森認為確有發掘價值,就立即報告省文物局。經省文物局批準,郭木森帶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的技工薄毛旦、張金選開挖了長8米、寬5米、深3米的探方,發現了比2000年春更為豐富的瓷片和窯具等,并發現了不明顯的作坊遺跡和較多的素燒坯碎片。通過對張公巷的第二次發掘,證明張公巷窯址的確存在。1998年,汝州市在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彰州年會上,爭取到了2001年年會的舉辦權。張公巷窯址的發現,讓與會的各位專家有幸看到了張公巷的發掘現場和出土遺物。這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汪慶正稱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會上,郭木森宣讀了他的《淺談汝窯、官窯與張公巷窯》的學術論文,正式以文字的形式提出了張公巷窯。郭木森在這篇論文中指出,汝州張公巷極有可能是北宋官窯的所在地,但也不否定張公巷窯是金元時期仿“汝”(汝官窯)或仿“官”(北宋官窯)的可能性,從而把張公巷窯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2001年的年會本來是研討汝窯、鈞窯及河南的其他窯口,出現了張公巷窯址后,也給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們增加了新的研討內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從此張公巷窯在世界古陶瓷界聲名遠播。會上,專家、學者建議汝州盡快做好張公巷窯址附近居民的前期拆遷工作,擴大掘面,弄清窯址的真實面目。

    根據年會的會議精神,汝州市文化局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下,組織人員對張公巷原探方周圍2500平方米的范圍實施高密度鉆探,但真正干起來時又談何容易。因張公巷是老城區,居民集中,工作難度大,任務艱巨。盡管如此,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汝州市文化局再次邀請郭木森等從清涼寺來到汝州,會同朱文立和汝州市文物辦對所鉆探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最后確定了要發掘的位置。經估算,拆遷費就需30萬元。至此,汝州市文化局的前期準備工作在2002年春已全部完成。

    2002年7月,汝州市文化局向汝州市政府提交報告,要求撥款30萬元,準備在2002年年底前完成拆遷,以便在2003年春對張公巷窯址進行發掘。

    2003年下半年,汝州市市委、市政府撥出了拆遷專款,于2003年年底完成了張公巷7戶居民的拆遷工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張公巷窯名揚天下

    2004年春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的同志們春節尚未過完,就辭別家人,于正月十二來到汝州,開始了張公巷窯址的第三次發掘。從2004年2月8日開始,郭木森帶領4名技術人員和協助工作的6名工人,在張公巷1號和與張公巷一路之隔的汝州市中大街東段64號兩個居民院內同時開始發掘。在張公巷一號院內,考古工作者開挖了一個長8米、寬8米的探方,被命名為3號探方。在64號院內,開挖了一個長12米、寬5米的探方,被命名為4號探方。從第一文化層到第二文化層,考古工作者按常規的方法開挖,從第三文化層以下地層的挖掘,郭木森規定,每鏟土都要過篩子。因此,雖然發掘面積不大,僅出土的古錢幣不包括殘碎不成形的就有330枚。這是郭木森從事考古20多年來,除清涼寺窯址的發掘外最為嚴格、仔細的發掘。這樣的發掘方法一直到發掘結束。從2月8日到3月15日的一個多月里,眼見已掘進到了第四文化層,仍然沒有看到他們所希望見到的驚人發現。

    心急如焚的郭木森重新對掘坑里的重點部位進行鉆探,在離地面3米深的地方,郭木森發現了與窯址有關的制坯原料堆集層。同時,也發現了青釉殘片和素燒碎片。3月16日上午,發掘工地上終于傳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工人在3號探方第六文化層發現了張公巷窯生產的青釉瓷堆積。為了保密,由汝州市文化局組織相關人員秘密進行看護,他們顧不上吃飯,守在工地上,直到晚上7時全部處理結束。一共清理瓷片40袋。現場出土了完整和可復原器物30余件。

    兩天后,他們又在張公巷西4號探方內發現了一處窯址作坊必不可少的過濾池(過濾不同的原料、制胎泥坯用)。這進一步證實了窯址的存在。在4號坑內的大量堆積制坯原料地層里又出現了唯一的一件保存完整的骨質修坯工具,并發現了大量的匣缽。至此,第三次發掘有重大發現。根據窯具、匣缽的工藝來看,它源于清涼寺,表明張公巷窯繼承了清涼寺御用汝窯工藝,年代大致為宋末。

    由于張公巷位于汝州察院附近,是近千年的老城區,地層堆積復雜,出土遺物繁多,因張公巷窯生產瓷器的特殊性(不同于民窯,也不同于清涼寺的官窯),為更進一步弄清張公巷窯址的年代、性質,由中國古陶瓷學會、河南省文物局主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汝州市人民政府協辦,于5月20日至22日在鄭州召開了這次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術研討會,對張公巷窯址進行定性。

我國考古新發現 張公巷窯址發掘紀實
汝州張公巷窯出土的青瓷敞口瓶。
我國考古新發現 張公巷窯址發掘紀實
汝州張公巷窯出土的青瓷碗。


    北宋官窯意義重大

    在張公巷找到北宋官窯遺址,不但豐富了中國古代青瓷的內涵,為破解北宋官窯的“千古之謎”找到了有力的證據。它標志著我們在擁有宋代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中的汝窯(清涼寺汝官窯)之后,同時具有了官(北宋官窯),宋代五大名窯我市占二,使鷹城又增加了一張對外交流的亮麗城市名片。這有利于提高鷹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增強我市人民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讓中國和世界了解鷹城,為我市的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極大地推動我市的汝瓷開發和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它也必將成為一種無形資產,對我市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樊建偉 文/圖)【原標題:我國考古新發現 張公巷窯址發掘紀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平頂山晚報 2004年5月26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宋·魯山窯塔型爐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