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水經注:源流縱橫話瀼河(二)

2013/11/12 15:06:43 點擊數: 【字體:


    交口河與黃水河在南地自然村東交匯后,下行400余米,到小交口自然村,右岸有流程約7公里的常年支流小河來濟。

    小河源于曬衣山南坡有一米見方明泉,埋管2000多米,供170多口人吃用。余水2寸管量,潛流500米在鬼柳樹堰塘下滲出,流經肖(石八)、草栗坪到張家灣自然村,相繼有老五尿溝、游路溝、白菜溝來匯。老五尿溝上游名夏家溝,溝水一路穿過6道堰田,過黃庵自然村,與隔嶺下來的另一道溝岔并流。下行300米,溪水自5米寬、3米高的整片青石墻上飄落,風一刮,散飛好遠,得名老五尿溝。1.5公里到草栗坪自然村,匯入小河。游路溝在張家灣自然村北,近村300米處有小水庫,水面30畝左右,年來泥沙淤堵,水深僅剩一米多。壩下滲水3寸管量,到張家灣村前小橋下注入小河。白菜溝中有兩座梯級小水庫,閆莊自然村東場邊那座大些,水深15米左右,水面10多畝大。上游200米那座小些,水深3米余,水面七八畝。兩個水庫都承包給私人養魚,旱時澆地20多畝。余水在老五尿溝口下500米處散入小河。

    小河西北行,到石板根自然村,村南500米處有一畝多濕地,名汪泥田,養兩三畝稻谷,供近百口人吃用,余水在村西800米處匯入小河。

    黃水河的常年水量比小河大,河也寬得多。雨季洪水下來,由于上游山陡岔多,小河就成了大河,比黃水河還寬還深。在離張家灣400米的河溝里,有三塊尖石支起一塊麥秸垛大的巖石,巖石由指頭肚大的雪白石子兒混沙而成,如同人工打造一般,再大洪水也沖不走,人稱支鍋石。

    過小交口300米,交口河與橫梁河交匯,始稱瀼河。交口河水小時,寬兩三米,深過腳脖兒,常年水量是橫梁河的二分之一。

    河到月明石行政村,左岸與紅石河隔道嶺,從觀山東坡下來一道2.5公里長的常年支溝,北邊不遠,是一條源于觀山西坡的季節支溝。

    月明石自然村東的河岸邊,有三塊白石頭,豎起三間房子高。它們原是一塊大石頭,中有顆夜明珠,夜里發光整個溝都是亮的。村子因之取名夜明石,后來叫成了月明石。相傳,早先這一帶山明水秀,樹大林深。村后山坡上有棵大娑羅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人們就稱那山叫娑羅坡。離娑羅樹不遠有個瓦房莊,莊里有戶人家喂了一頭小毛驢兒拉磨。小毛驢看上去也沒啥特別的地方,可一卸磨它就不見了。有人悄悄地跟著它,看它到底跑哪兒干啥去了。一直跟到娑羅樹下,發現它每次拉完磨,就去樹底下打滾兒。這頭毛驢不是凡品,它的四只蹄子就是打開夜明石的鑰匙。這個秘密本地人不知道,南蠻子卻知道了,就掏大價錢買下這頭毛驢,砍下蹄子盜走了夜明珠。驢死后沒過多久,娑羅樹也死了,夜明石碎成一堆,被人陸續拉去賣了,就剩下三個又細又高的石頭根。

    兩溝在村西300米處匯流而下,冬春天旱,緊水處寬約3米,夏天水大時,水幅約20米。河打村南過,沿河打有防護堤,有井泵水通往各戶,供全村人吃用、澆菜、養牲畜。

    與月明石溝隔嶺分水下來的支溝,上源有三處大泉,最高泉源出自石門里的龍脖,從山根石隙散出兩股泉流,終年不竭,溝水在常西溝自然村下300米處散入瀼河。

    右岸桃園行政村有從海拔509米的小曬山下來幾道溝岔。1.5公里長的桃園溝是常年溪流,上游岔為趙家溝和楊家溝,溝中有兩處泉池,一個在上溝自然村,一個在趙家自然村,兩溪在桃園溝自然村匯流后注入瀼河。隔嶺是近3公里長的石虎溝,上源通向小曬山,也屬常年溪溝。石碑溝自然村南山根處有道弧形青石墻,三間房子大,3米多高,石墻下出散泉,終年涓涓不息,供村民飲用。

    宿王店行政村境內也有兩條季節支溝,一為老歹構,通往海拔509米的小曬山;一為花地溝,一公里長,又叫宿王店北溝,通往海拔295.4米的南天門山。

    據《宋史》和清乾隆《魯山縣志》記載,抗金名將牛皋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出生在瀼河岸邊的石碑溝村。他自幼習武,飽讀兵書,及長,聚眾抗擊入侵金兵,屢戰屢勝,加封親衛大夫。奉命率部歸于岳飛麾下后,每每奇兵突襲,所向披靡。曾立馬兩軍陣前大呼:“我牛皋也,嘗四敗兀術,可來決死!”嚇得敵軍不戰而潰。岳飛遇害后,宋廷奸人畏懼牛皋英名,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上巳日,都統制田師中趁大宴諸將之機,毒殺了這位民族英雄。牛皋死后,葬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家鄉父老懷念他,在縣城東關修建牛皋祠,并在他的家鄉建了一座衣冠冢,立碑祭祀,村因得名石碑溝。

    曠達山水,仁義之鄉。北去不遠的黑陰寺一帶,相傳為墨子老年隱居的地方和他的歸息之地。其才其氣其學其情懷操守,也如烈烈長風,年年代代,吹蕩著一方山水,化育著一方民風。

    瀼河上游多沙山,每發洪水,河道就被流沙填滿,從交口到黃土嶺行政村,俗名一直叫大沙河,行至王莽寨和老虎嶺對峙的鴉路口,才叫瀼河。黃土嶺村左岸有電池溝,5公里通到嶺脖,是一條常年山溪。下游不遠又有冷溝,和草店河一嶺分兩水,草店河在山北,冷溝在山南,溝長7公里,水量和電池溝不相上下,四五寸管量,常年來濟。村西有處高約8米的臺地,三面環水,據考證是戰國時期的古寺廟遺址。相傳,因為和尚造假錢,寺院被毀,宋朝以后就沒有再重建。到清朝,黃崗寺一度成為村名。古寺所在的臺地上,唯一留存下來的,是一棵四人合抱不住的千年古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柏樹上掛口鐵鐘,村里人下地干活或是開會,都聽鐘聲行事。分田到戶后,樹還在那兒,鐘卻不知所終。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0-02-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