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水經注:源流縱橫話瀼河(四)

2013/11/12 15:11:09 點擊數: 【字體:


    據家在瀼河邊的棲心閣主人考證:“《文選·木華·海賦》:‘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是波浪開合、水勢盛大的意思。瀼河的本義應該是水量很大的河。”言之有理,筆者深以為然。

    人類自有史以來,從漁獵到耕織再到工業文明、科技文明,水,都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和命脈。一條河養育一方人煙,生成五彩斑斕的地理、季候和各色物種,成就了這個星球上變幻不定、千姿百態的浩浩歷史長卷。

    寫瀼河不能不提到瀼河自然鎮,這是一個古老的人類聚落,它地處鴉路北口,與魯山縣城隔沙河相望,西憑瀼河之澤,北有沙河浸潤,早在五六千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漁獵耕織、結廬而居。而今的瀼河鄉,所轄95.81平方公里,26個行政村,115個自然村,48000人,人均耕地不足半畝。村民種木耳、香菇,青壯勞力出外打工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所加工的絲棉、雨搭、工藝美術制品等,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單一的農耕經濟已成歷史。

    境內瀼河之外,還有土門河、香盤河自南而北注入沙河。由于全球生態惡化改變了降水方式,雨水過于集中,地面徑流難以長久,再加上人類挖山淘河掠奪性地采沙開礦,斷絕了地下水源,許多常年河都變成了季節河。這里幸得有昭平臺水庫南干渠自西而東橫貫而過,斗渠、毛渠網織,澆灌土地1.8萬畝,退水補濟,土門河四季長流,香盤河到入沙口,一年中有六七個月有水。

    東土門河因上游水庫截源,壩下已成季節河。西土門河常年有水,小時腳脖深、水幅5米左右;大時河寬30多米,水大浪急過不去人。兩河在河火車站北邊匯為一條北去注入沙河。

    西土門河長約10公里,盡收曬衣山綿延北來的淺山低嶺西坡浮水和泉溪,最上源在方山行政村的小羅房村民組。最高溪源出自曬衣山東北發脈的東山寨,一溝兩岸幾百畝山坡上都是胳膊粗的板栗林。聽村民說,雨水好時一年能收七八百斤板栗。這里地處偏遠,山清風澈,到春天,梨花、棠梨花、桃花,還有不知名的野花到處開,非常好看。小羅房自然村西北1公里處的梨樹溝,是西土門河明泉源頭所在,半山坡控泉出露,積為半間大的石板底泉坑。往上去是一處荒泉,連陰雨時有水漫下來。溪泉潛流千余米,在堰壩拱出,成一半間房大的沙底泉坑。溪行七八百米,與右岸溪溝交匯,北行五六公里到西土門自然村,始稱西土門河。沿途溝中溪水鳴濺,建有四座雙孔水泥橋,通往著名旅游景點——亞洲第一大航空展覽館的班車從這里經過。有消息傳來,這里即將改為民航機場,可以想見,這片偏僻的山地離熱鬧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與西土門河一嶺分水的東土門河,上源也在方山行政村。這里溪溝眾多,村委會所在的方山頭自然村南建有水塔,埋管引葦葉溝山泉供120口人吃用。郭家溝、狼洞溝、銀洞溝、官莊、古石嶺等自然村,都建有這樣的吃水工程。眾溪溝匯為東土門河,一年有4個月河水旺發,平日水幅一米寬、腳脖深,向北注入東土門水庫。這是一座小型一類水庫,修建于1957年,設計攔洪390立方米,澆地1萬畝,實際澆地最多時達2500畝。2009年除險加固,庫水已放空。自水庫西岸逶迤而南的天印山(方山),辟有8平方公里大生態園,栽種板栗、蘋果、桃、杏、棗800多畝。有天然象形景觀海豚石、臥佛石、美乳石、蘑菇石、雄獅石等散落溪山兩岸。

    東牛心山和西牛心山500米嶺脖相連,是瀼河鄉與馬樓鄉界山。東牛心山西坡、北坡水都入香盤河。最高處的趙樓行政村竹園溝組,20戶趙姓人家,四圍山坡栗林茂密,泉溪多出,常年水流不斷的有竹園溝、小東溝、蔡溝、老閆溝等,供全組200多人吃用后匯為香盤河。到黑白石洼,有源于寶貝窩的西源來匯,第一眼明泉自高五米、寬十來米的石壁下控出,溪寬四五米,一年四季湯湯流。到下游,溝中又有兩處兩米見方的泉坑,三泉匯流四五里,并入香盤河。聽6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王數學說,他記事的時候香盤河水大浪白,大魚能長到二斤多。據他介紹,趙樓村今年種木耳30多萬棒;養羊20來群,1500多只,還有100多頭牛,是村民可觀的收入。可惜近年從上游到下游,有不下30家無證采沙場,不但破壞植被,洗沙把河水洗成了黃泥湯,連牲口都飲不成了。

    進入頭道廟行政村,左岸有銀洞溝來濟。源頭三四畝大一片濕地,滲流成溪,養有十多畝水稻。2寸管水量,常年涓涓不息。右岸煙帳溝,因兩岸山林繁茂,霧靄氤氳不散而得名。這道水盡收上馬石北坡、草帽嶺西坡、南嶺方圓20平方公里山地的浮流明泉,全長約3公里,最小不少于五六寸管水量,供馬樓鄉和河300多口人吃用后,在還香盤自然村匯入香盤河。到石佛寺行政村,河床寬約五六十米,近年因采沙沉降二三米。兩岸連灘都是楊樹林,中間水幅一兩米寬、腳脖深。河岸深淺交替,最陡的地方三四米高,雨季洪水下來,撞在土岸上,沿河幾個村民組每年都有二三畝地坍塌被洪水沖走。

    香盤河過石佛寺自然村向北800米匯入沙河,主河道全長12公里。

    瀼河,一個濕漉漉的地名,讓人想到飽滿的雨露,豐盈的收成。河滋養出的農業、商業與礦業,應當是從容的、大氣的、有長遠規劃的,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建設與發展,才是真正的又快又好(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0-03-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