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民間藝人在馬街書會上表演。王錚 攝
2月28日,正月十三,寶豐縣楊莊鎮馬街村應河兩岸熱鬧異常。來自全國各地的1400多名曲藝藝人、約30萬名觀眾云集于此,延續700余年、被譽為“中國曲藝史活化石”的馬街書會精彩開鑼。一大早,馬街村周圍的大路小道上,人流綿延不絕、長達數公里。
已經是第三次來參加馬街書會的山西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暴玉喜告訴記者:“這是全國曲藝行當的民間盛會,是曲藝藝人向往朝拜的圣地,演繹著中華曲藝人獨特的情感世界。”
“劉蘭芳來了,快看!”上午九點半,位于會場西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展演舞臺周圍頓時沸騰起來。74歲的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第16次踏上“中國曲藝之鄉”寶豐這片熱土,并現場演繹《岳飛傳》選段,于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大家風采。“我是馬街村的名譽村民,也是你們的親閨女、貼心小棉襖,在這里,我不僅給你們送溫暖,也要送歡樂!”她說。
“盼了好久終于盼到今天!”提起前來參加馬街書會,來自四川自貢歌舞演藝中心的林萍激動不已。她們此次帶來的節目《鹽都壯美圖》,在全省30個曲藝節目“海選”中脫穎而出,并被作為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的“大軸”在最后一場演出。“能夠參加神往已久的盛會,已經是我們的莫大榮幸。要是能爭取個大獎回去,我們就更自豪了!”
除了劉蘭芳、王印權、范軍等曲藝名家和眾多專業團體前來助陣外,參會的更多是民間藝人。他們衣著樸素,音響設施簡陋,但他們的說唱聲情并茂、有板有眼。河南墜子、湖北漁鼓、四川清音等多種曲藝曲種和上千部傳統及現代曲目讓趕會者大飽耳福。
一日可看千臺戲,三天可讀萬卷書。此次馬街書會期間,除了傳統民俗對戲、祭火神、書狀元認定等活動外,第六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展演、第十三屆馬街書會優秀曲藝節目展演、大型方言話劇《老街》展演等精彩演出接續上演,異彩紛呈。中國曲藝牡丹獎藝術團小分隊還深入觀音堂林站余家花苑、大營鎮青城社區等地,開展扶貧慰問演出,為當地群眾送去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國家一級演員、相聲演員趙炎感慨地說:“這次馬街書會90%以上的節目都是新創作的,很多節目都接近于原生態,在源于生活的基礎上藝術水平有所提升,曲調上更加動聽入耳。”
夕陽西下,說唱聲、簡板聲、琴弦聲在暮色中余音裊裊。在眾多藝人心中,馬街已成曲藝的圣地,千年書會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