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獄中的蘇軾并不知道這些內情,他將平時服用的藥丸青白丹集中藏起來,打算到最后一刻一并服下自盡。這一時期,蘇軾的長子蘇邁一直在京城照料父親,蘇軾同他約定,平時只送肉和青菜兩樣;若有不測,便撤掉肉菜改送魚。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帶來的糧食已吃完,蘇邁便要到陳留去弄糧食,把送飯的任務托付給一個親戚,但忘記說明秘密的約定。結果,那位親戚出于好心做了魚給蘇軾送去。蘇軾見狀大驚,以為死期來臨,含淚寫下了同蘇轍的訣別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后來知道了原委,蘇軾才稍放寬心。
宋神宗為了最后考察一下蘇軾究竟有無犯上之意,派人去牢房窺伺動靜,見蘇軾大白天蒙頭大睡,鼾聲如雷。來人據實稟報,宋神宗對左右講:“朕知蘇軾胸中無事。”便決定釋放蘇軾。
元豐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蘇軾獲釋,獄卒梁成首先向他道賀,并拿出蘇軾寫給其弟的訣別詩說“還學士此詩”。蘇軾以面伏案,不敢展讀,但一出獄門,豁達灑脫的天性復如故,又一首和原韻的小詩隨即脫口而出——“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
蘇軾雖然獲釋,但仍因此事的影響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那部使其罹難的《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經朝廷派人復審,仍以“作匿名文字譏諷朝政”為名予以查禁。宋朝南遷后,御史臺的隨駕官員把有關檔案運到揚州。后來,有友人將此集重新編印出版,這些有價值的詩作才得以復見天日。作者:張兆新【原標題:蘇軾與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