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休閑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逐漸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外出旅游時,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不再滿足于“我去過那里”這一簡單的外出方式,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過程,更加在意“通過旅游,我體驗到了什么”。因此,筆者以為,對旅游城市的整體形象和功能定位應該順應時代的需求,將旅游城市升級成休閑文化城市。
掌握休閑文化城市概念,逐步打造休閑文化城市。
當我們提出一個概念時,對概念本身的清晰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搞清了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即了解了“是什么”的時候,下面的“怎么辦”才有標準和依據。現有的文獻中,關于“休閑文化城市”尚未有一個廣為學界、業界所接受的概念。因此,我們應該花精力去研究三個問題:什么是休閑文化城市?休閑文化城市的本質屬性是什么?休閑文化城市的特征有哪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休閑文化城市的標準,再結合我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城市特點、城市環境,考慮如何把我市打造成休閑文化城市。
一是組織專家對休閑文化城市的概念進行研究。由政府牽頭,組織全國的相關專家、專業人士對休閑文化城市概念進行研究、總結,得出一個概念,根據概念列出休閑文化城市的特征和標準,然后在全市征求各階層人士和廣大市民的意見,最后列出我市休閑文化城市的特征和標準。二是做好我市休閑文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由政府牽頭,邀請國內知名規劃設計機構來三門峽進行考察研究,根據我市休閑文化城市的標準作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三是實施建設規劃。按照休閑文化城市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微調詳細規劃,使之達到建設我市休閑文化城市的總體要求。
深刻理解休閑文化及休閑文化城市的內涵和作用。
休閑文化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內,為不斷滿足多方面需要而處于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的一種生命狀態和行為方式。它通過個體或群體的行為、思維、感情、活動等方式,來營造文化氛圍、傳遞文化信息、構筑文化意境。休閑文化在當代經濟產業的體現方面有兩點:一是休閑經濟。休閑經濟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是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人們通過積極的休閑,如學習、鍛煉身體等方式,可以改善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和身體素質結構。在休閑中,人們可以獲得快樂和自身的發展。二是休閑產業。休閑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很多:產業關聯性強,驅動經濟發展;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可提供的就業機會非常多;有助于調節經濟,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能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及工作效率。
雖然對休閑文化城市的概念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但休閑文化城市應該具備這些特征:優良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設施,方便的交通條件,快捷的聯系方式,優質的服務網絡,有素質的城市居民。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把我市建成真正的智慧旅游城市。
要把我市建設成休閑文化城市,還要首先建設成智慧旅游城市。
智慧旅游的推廣將提升游客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旅游環節中的附加值。旅客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都能夠輕松地獲取資訊、規劃出行、預定票務、安排食宿、消費支出等,極大地改變了對旅游的體驗。要借助智慧城市的技術來整合旅游產業鏈,服務旅游市場主體的各類旅游活動,其體系涵蓋技術層、應用層、產業層和關聯層。只有把我市建設成智慧旅游城市,來此休閑度假的人才能查找和得到想要的信息,這是解決休閑度假“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是建設休閑文化城市的要求。
圍繞我市特有的吃、住、行、游、購、娛,來打造休閑文化城市。
打造休閑文化城市,要充分考慮三門峽地區特有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相關特色產品,一是可以方便市民,二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比如吃的方面,在復建的陜州古城內專門建一條三門峽小吃一條街,把三門峽地區的特色小吃如靈寶肉夾饃、靈寶羊肉湯、靈寶一生涼粉、豫西十碗席等列入其中,再把周邊地區的特色小吃,如開封灌湯包子、洛陽水席、西安涼皮、山西刀削面等名吃請進來,使外來游客能在一條街上享受到豫晉陜三省的特色小吃,從而提高了游興。(作者為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