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走進三門峽 >> 印象三門峽 >> 瀏覽三門峽

陜州古城羊角山的歷史文化

2013/9/18 16:17:53 點擊數: 【字體:

  
    羊角山是古陜州城(原陜縣縣城)的主要名勝之一,位于城西北隅,懸在黃河岸邊,是一座蘊含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建筑,約建于北宋初年。羊角山高60余米,山嶺小徑寬不過2米,東向忽而折北,直插黃河懸崖當空,高聳險峻,蔚為壯觀。
  
    山上蒼松翠柏環抱亭閣,先后建有披云亭、三皇廟、文昌祠(亦稱文昌宮、文昌廟)、呂祖廟。憑欄遠眺,八方景色,盡收眼底;俯瞰山下,滔滔黃河,滾滾東流,驚濤拍岸。凡身臨其境者,皆被此磅礴氣勢所感染,神情為之振奮。歷代名家來陜州都要登山游歷,并有詩作留存。
  
    羊角山的來歷,多數人認為它因山嶺彎曲形如羊角而得名。也有人說,羊角山的名稱不僅僅因為它狀如羊角,而是別有用意。原來,正對羊角山的黃河對岸有座山叫草山,羊剛好吃別處的草,長自己的膘,真是天時地利,多吉利呀!于是就叫羊角山。
以上所說,似不完備。
  
    據清代編纂出版的《直隸陜州志》及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編的《陜縣志》記載:“羊角山高出堞垣數十尺,東通蜿蜒作徑道,非峰非岳,稱羊角者肖其狀也,或取莊子乘扶搖羊角而上之義。”《莊子•逍遙游》中對“扶搖羊角”的注解為:“扶搖,上行風也,圓飛而上者若扶搖也。”“此風之勢,扶疏搖曳,曲而上行,如羊角也。”這是對羊角山來歷最直觀的描繪。此一著名典故,1965年秋,毛澤東主席在《念奴嬌•鳥兒問答》中也有:“翻動扶搖羊角”一句。可見,舊志記載古人取莊子“扶搖羊角”佳句為該山之名,可以說是寓義深刻,恰到好處。
  
    羊角山山頂建有200多平方米的磚鋪地,最早建有一座雅致的披云亭,高百尺。后在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至1196)重修,宋代狀元陳堯叟在任黃河安撫使時,曾以《披云亭》為題賦詩一首:“秦關百二山河固,陜服城闉控此中。別構棟梁成爽塏,俯觀竹樹立青蔥。虛檐豁敞迎朝日,曲檻縈回帶晚風。登眺自欣襟帶地,萬方轍跡坦然同。”清道光年間,陜州州判宋子睿亦寫有陜州舊景《披云亭》二首,其中一首是:“孤亭百尺聳丹霄,石磴盤紆入望遙。繞檻河聲入砥柱,隔窗山色露中條。召公祠下棠猶在,魏野堂邊草漸凋。身到此間神頓王,憑虛直欲御扶搖。”莊子“扶搖”之風又在詩中撲面而來,只有親臨其境,才能有如此貼切的佳句妙吟。披云亭內楹聯甚多。據有關資料記載,已知者有:“小山承蓋,大河前橫”。“憶仙石于五羊,渺天涯之一角。”“此地當熊嶺嵯峨之北,有水自龍門屈曲而來。”“襟帶有情,繞郭河聲從地出;煙云如畫,隔窗山色自天來。”……詩情畫意,一覽無余。
  
    披云亭在羊角山上,黃河岸邊,飽經風雨侵蝕,歷時數百年,至清乾隆年間終歸倒廢。山頂平整后,在披云亭舊址上修建了三皇廟和文昌祠,建筑規模較披云亭擴大了許多。乾隆年間重新整修后的羊角山,山上的小徑全用灰磚鋪成,兩邊是制作精巧的灰磚花墻,有半人高,如同其它園林風景區的欄桿,既是一種景觀,又起到對游人的安全保護作用。步入山頂廟宇,濃厚的文化氛圍映入眼簾,文人墨客的詩詞、楹聯令人目不暇接。廟門開處,兩邊的大幅對聯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進入門檻,迎面的兩根大紅木柱上鑲著一副金字對聯:“羊過蓬萊仙山獨此好,角觸黃河神人居之安。”廟內庭院擺設雅致,四周全是蘭磚砌成的花墻護衛著殿堂,院內地面全用乳白色的石塊裝鋪而成,并有各色盆景花卉擺放點綴,美不勝收。座北向南的正殿是三皇殿,門柱上的對聯是:“河洛受苞符曳先天中天后天之秘,圖書推象變開夏易商易周易之源。”橫批:“心誠則靈”。殿內燭光明亮,香煙繚繞,游人不約而同,有序竭拜。兩邊的對聯是:“玉宇澄清人間多少糊涂事,金碧輝煌神仙機密不可知。”
  
    在院西臨河的房內,有一首七絕佳句:“獨角懸空黃河中,疑是三峽飛來峰;仰首蒼松三千丈,俯視驚濤瀉九州島島島。”西墻窗口有五言短句:“窗開云霧驚,河細扁舟顫。”站在花墻外向西南遠眺,云霧迷蒙,天水一色,白浪滔滔,洶涌澎湃,“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景象立刻浮現。稍近一點,太陽渡白帆一片,桅桿林立,隔河望中條,山巒起伏,如同巨人挺立,守護著母親河的安危。俯首下望,浩浩蕩蕩的黃河奔騰咆哮,驚心動魄。看著羊角山的這些美景,吟誦司馬光當年在此眺望的詩作《河邊眺望》:“高浪崩奔卷白沙,悠悠極望入天涯。誰能脫落塵中意,乘興東游坐石槎。”頓覺人在畫中,游興更濃。
  
    《直隸陜州志》中記載了道光、光緒年間直隸陜州知州楊兆李和王文鳳的兩篇關于羊角山的詩作:

    重陽三日羊角山即目

    十萬人家陜以西,炊煙處處曉蒸棃,

    中條塔立高岡外,下水船隨濁浪底,

    紅葉有村皆畫意,碧窗無事不詩題,

    重陽來到儂知早,怕印秋山雨后泥。

    九日登羊角山即事

    重陽結社兩經年,今歲重陽幸有緣,

    縱步高登羊角嶺,放懷且上碧云天,

    煙籠樹卮橫山曲,日映霞光射水邊,

    可幸座中詩侶集,為觀珠玉且拋磚。

  
    歷代名家,篇篇詩作,加之一幅幅珍貴的歷史鏡頭,使羊角山熠熠生輝,為陜州風景區增添了光彩,給塵封的古老陜州歷史增添了精彩而珍貴的一筆,也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60年,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建成,開始攔洪蓄水。豎立在庫區的羊角山首當其沖,經河水浸泡沖刷,不久即坍塌河底,山上所有建筑也蕩然無存。古老陜州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羊角山,至今卻是鮮為人知。直到20世紀90年代,陜州古城被開辟為三門峽市的園林風景區,才在羊角山原址旁另建了一座四角亭,名為“羊角亭”,這也算是對陜州古文化遺址的紀念吧!如能在原地重建這一風景名勝,讓人們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和時代的變遷,將給游人帶來新的感知,給三門峽的歷史添加珍貴的歷史文化,必能提升陜州風景區的品位,亦是眾望所盼。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陜縣檔案信息網(2012-1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