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車馬臨門第,胡芹貢酒宴嘉賓”。這副古老的對聯,出自宋朝年間,雖說不是名家手筆,但它是對歷史公認的食中佳味———胡芹,酒中上品———貢酒的盛贊和記載。因此,它在柘城一帶廣為流傳了近千年。
貢酒,即柘城歷史上老王集一家王姓酒廠所造的向皇帝進貢之酒。該酒廠用水和原亳縣的古井、鹿邑的棗集同屬一個水系,從其古井的泉水追溯源頭,經過釀造河南名酒“宋河糧液”的產地———鹿邑棗集古井,再上溯數十里,就能到達歷史悠久的貢酒產地———現在的柘城縣城東40里老王集。
宋朝年間,當時的老王集位于京西路(開封至原亳縣)一側,南臨明凈溝,北靠洮河,地處交通要道,四方客商云集。為此,集上一家姓王的富商,開始開坊釀酒。由于他所淘的井井水清澈,水質酣醇,加上釀造技術高明,釀出的酒,猶如瓊漿玉液,味道純正,香氣濃烈,一時被人稱為“十里香”,又被人稱為“王酒”,即酒中之王。四方客商路過老王集,均在此地歇腳宿夜,為能暢飲一杯“王酒”而津津樂道。當時的“喝了王家十里香,勝似夜宿皇宮床”的順口溜,至今仍在老王集一帶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