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河南省委派遣省委組織部長吳芝圃,返回家鄉(xiāng)杞縣組織抗日武裝,很短時間內(nèi),他就把睢杞兩縣黨所領(lǐng)導(dǎo)的原地方抗日武裝整合在一起,成立了豫東抗日第三游擊支隊,轄睢、杞兩個中隊。6月中旬,據(jù)可靠情報,杞縣縣城日軍土肥原部的一個小隊,要到杞縣南的花胡寨村搶糧。吳芝圃決定初試鋒芒,親率成立不久的第三游擊支隊,在遍地高粱青紗帳中穿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花胡寨村團團包圍。
鬼子的馬車已裝滿了搶來的糧食,一個看守的鬼子不停地四處瞭望,其余的鬼子還在村中翻箱倒柜地搜尋能夠帶走的財物。這時,負責指揮的一中隊長譚志正,打響了第一槍,頓時槍聲和鞭炮聲(槍支彈藥不足,造勢嚇唬敵人)震天響睢縣中隊在省委派來的原紅軍營長王海山指揮下,從東面主攻吳芝圃帶著杞縣中隊從村南繞到村西,切斷敵人退路。
亡命的小鬼子被突如其來的槍聲嚇懵了,被迫反擊,被打得馬跳人傷,亂作一團。戰(zhàn)斗延續(xù)了兩個小時,小鬼子實在支持不住,帶的車輛和搶的糧食也不要了,丟盔卸甲,狼狽地從高梁棵里逃回了縣城。
這次戰(zhàn)斗,不僅擊斃三個鬼子兵,奪回來被搶的兩千多斤小麥,繳獲兩輛鋼珠馬車、六匹騾子和一批軍械物品20余件,更重要的是首戰(zhàn)大捷鼓舞了抗日戰(zhàn)士的士氣,旗開得勝大長了廣大人民抗日斗爭必勝的信心和勇氣,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心理和傳說被打破,黨和所領(lǐng)導(dǎo)的抗日武裝威望空前高漲,地方上的那些雜八土匪、綠林武裝受到強烈的震懾,不少青壯年紛紛加入了抗日隊伍。
這次戰(zhàn)斗中,睢縣中隊三分隊隊長、神槍手吳守訓(xùn),作戰(zhàn)勇敢,功勞最大,被擊斃的三個鬼子兵有兩個死在他的槍下,多次受到吳芝圃的高度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