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嘉賓,1902年9月6日出生在碭山縣趙屯區蔣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在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南通縣左派黨部部長、中共江北特支書記。1940年,蔣嘉賓被國民黨任命為“豫、魯、蘇、皖邊區第十八縱隊司令”。
搶麥風波
抗日戰爭爆發后,蔣嘉賓義憤填膺,懷著抗日救國的強烈愿望,毅然棄去楊虎城部的上尉書記職務,返回家鄉碭山縣蔣莊村,創建“蘇維埃”抗日游擊隊。他赤手空拳、一貧如洗,使革命活動一時間陷入困境。 “萬事開頭難”,蔣嘉賓并不氣餒。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深思熟慮必有招”。當時,他的家鄉正處在青黃不接、家家缺糧斷炊的困境中。為了發動群眾參加抗戰,夜里他帶領村里的貧窮鄉親,搶收了他大哥十幾畝早熟的大麥。憤怒的大哥,拎著槍追了幾十里地,非要結果了他不可。后來族人說和,以放棄家族繼承權為條件,才算了卻此事,這招也真靈驗,招來了眾鄉親的掌聲與擁護,周邊青壯年都踴躍參加抗日游擊隊。不久,他大哥在“青壯年去當兵、打敗日寇享太平”的抗日救國宣傳感染下,幡然悔悟,也積極參加了抗日游擊隊。
為“百團大戰”助陣
為了粉碎日寇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 “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親自指揮下,在華北地區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的著名的“百團大戰”。蔣嘉賓司令毅然率部,奔赴前線,沙場助陣。他的大女兒蔣敏茹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父親帶領著身懷六甲的母親在戰壕里與日寇拼死激戰了七晝夜,直到雙方完全喪失戰斗力。戰斗結束后,我父親站在高處舉著望遠鏡遠眺,到處都是戰死的人,而身懷六甲的妻子早已不見了蹤影。年僅18歲的親侄子,蔣家當時唯一一個成年的晚輩,也在這次戰斗中犧牲了。”
戰斗是異常激烈的。蔣司令親臨火線指揮。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哪里打得最激烈、最吃緊,他就赤膊上陣,與戰士們戰斗在一起。為了保護好司令的安全,戰士們拼命護衛著。有被窮兇極惡的日本鬼子活活戳死的英雄參謀長;有斷了一條腿仍沖向日寇和敵人同歸于盡的英雄戰士;有臨危不懼用刺刀砍斷敵人脖子的英雄偵察員老陳……
蔣敏茹女士的母親這樣回憶:“司令一介書生,棄筆從戎,竟不怕死,打起仗來,即使是數九寒冬,他也是赤膊上陣。每次從戰場回來,頭發眉毛上都是白霜,鉆進被窩就酣然入睡。”
掩護兄弟部隊過隴海
抗日戰爭期間,在鐵路沿線,日偽防務嚴密,碉堡林立,溝壕縱橫,蔣嘉賓司令領導的蘇、魯、豫、皖邊區第十八縱隊,巧妙地利用敵偽內部的地下工作人員,先后掩護八路軍、新四軍的彭雪楓、楊勇、王炳章、彭明治部隊和高樹勛三十九集團軍、何柱國十五集團軍、李仙洲二十八集團軍、于子忠五十一軍橫越隴海鐵路。
馮玉祥將軍得知后,親書17頁的長文予以熱情鼓勵。
策反
江蘇省保安團駐扎淞江。團長金言(漢杰)是原蘇魯豫皖邊區根據地第十八縱隊參謀主任。之后,在蔣嘉賓和其他同志的帶動下,堅決放下武器,和國民黨一二九師于1948年解放軍“百萬雄師”渡江前夕,先后率部在采石磯渡江起義。(這次起義是蔣嘉賓、張達生、朱大同、陳資平共同策動的。)
光明磊落不貪錢
1943年,蔣嘉賓司令第十八縱隊一部攻克虞城縣。其中,俘虜了日軍特務機長澤田,經教育后釋放,成為蔣部安置日軍內部的情報員,充當了我方的臥底,并繳獲日偽白銀一萬元。軍需主任蔣友勤告知了蔣嘉賓白銀藏埋地點,后來蔣嘉賓把銀元全部上交給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委統戰部部長劉鳴文勸他將白銀的一半留用,蔣嘉賓卻謝絕了。他說:“這是人民的財產,應該歸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