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家(1904-1980) 原名王振江,曾用名王鵬飛。墜子藝人。寧陵縣柳河鎮南小街人。十三歲從藝,拜民權縣孫六口村老藝人王國彥為師。記憶力很強,又虛心討教,演唱技藝日漸成熟。常在寧陵縣的黃老家和民權縣的林七、楊莊、老北關、呂家園子等地演出,每到一處,他就請當地的文人秀才聽書,對唱詞、說白進行評點、修改。經多年錘煉,他編寫了《劉公案》的“轅門贊”幾百句,全為十字韻,為其獨有。建國前夕,他在寧陵縣柳河鎮演出,國民黨士兵聽他說書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叫好。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他和李斯忠同在商丘縣張閣演出。李斯忠唱平調,他唱墜子,上千觀眾被墜子所吸引,平調唱不成。1950年被選為寧陵縣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1961年赴商丘地區會演演唱《陳三兩》,獲演出獎。寧陵縣歷屆人大代表。代表曲(書)目有《劉公案》、《羅鞋記》、《楊金花奪印》、《雷公子投親》、《響馬傳》、《奏英征西》等。行藝范圍很廣,民權縣、寧陵縣、商丘縣是他演出的“老根據地”,東至虞城縣、永城縣、徐州市,西到開封市,南至柘城縣,北到曹縣,都留有他的足跡。他還常與商丘的張大貴、劉世紅、李鳳鳴切磋和交流技藝。先后收徒十五人,較有名望者為商丘縣的王彥成和寧陵縣的楊立軍。藝風正派,聲譽極好。臨終時,寧陵縣曲藝界同行好友及其徒子徒孫六十多人為他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