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商丘 >> 商丘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商丘

芒碭山“石癡”張慶雨

2013/3/16 11:02:35 點擊數: 【字體:

芒碭山“石癡”張慶雨
張慶雨和他的“寶石”。

    6月5日,吃過早飯,74歲的張慶雨如往常一樣挎著布包,換上布鞋,到離家最近的保安山上轉轉。

    張慶雨是永城市芒山鎮柿園村人,曾在永城市委宣傳部工作,多年從事芒碭山漢文化研究,人送雅號“芒山通”。 芒碭山的19個山頭,他熟悉的如同自家花園。古跡傳說、歷史人文,他了熟于心娓娓道來,有時還會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古籍。

    豫東地區的山,全集中在芒山鎮方圓14平方公里內。芒碭山山體石質屬石灰巖,是生產水泥的主要材料,質量上乘。俗話說靠山吃山,上世紀80年代,芒山鎮幾乎家家戶戶炸山采石。

    清晨的山坳霧氣升騰,郁郁蔥蔥。“當時有上萬人來開山采石,炮聲此起彼伏,就像打仗一樣,把山開得千瘡百孔。”走在保安山上,看著開山留下的峭壁深坑,張慶雨有些惋惜地說:“現在的保安山只剩下當初山體的一半。如果山沒有挖,景色比現在好看。”

    1998年,芒碭山開始封山禁采,轉而發展旅游業。因為失去了經濟價值,灰撲撲的石頭開始退出當地百姓的視線,而張慶雨此時卻將欣賞的目光投注到這些不起眼的石頭上。

    因為山上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張慶雨暫住在永碭路信用社一廢棄的房間里。打開旁邊的一間房屋的卷閘門,地上零零散散地堆放著一些石頭。小如雞卵,大如磨盤。有的通體潔白,形似“菜花”;有的紫綠相間, 晶瑩剔透;有的則色如豬肝,表面嵌著一片片狹長的“竹葉”……在陽光下,它們反射出靈動的光芒,宛如珍寶,這些都是張慶雨每日“尋山”搜集來的石頭。

    據張慶雨介紹,芒碭山有文石、青石、梅花石、竹葉石、黃石、水晶石等多個品種,其中以文石最為稀少。

    張慶雨從1996年開始收藏芒碭山石頭,至今也只找到兩塊巴掌大的文石。遺憾的是,張慶雨請鎮上的石雕師制成兩方硯臺,被他一位好朋友“借走”欣賞至今未還。

    雖然沒能一睹文石真容,在史料的記載中我們還 是能領略到它的魅力。《山海經注》云:“芒碭山有文石焉,可以為硯。”《永城縣志》記載有《文石歌》:“芒碭高高高且寒,鑿得文石匣以檀。文成八卦質勝 玉,碾作硯兮文房足……磷含玉氣帶秋色,芒碭真人留不得……”“匣以檀”、“質勝玉”,寥寥數語就彰顯出文石的珍貴,唐代還曾大規模開發文石作為貢品。

    一塊奇石,便是張慶雨常常把玩的案頭清供。尋 常人看著不起眼的頑石,在他眼中,不僅賞心悅目,更是凝聚了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他拿起桌上一塊小巧石頭,紅褐色與乳白色堆疊出流暢優美的紋理。“這是 千層巖,一般是在海底形成,水耗掉一點,就沉積一層,距今已經有上億年。”張慶雨說:“有時看一塊石頭就好像在看一座山,它是怎樣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形 成、變化的。”

    張慶雨的“鎮宅之寶”是一塊重達4噸的“龍磷石”。2010年,保安山西麓修建“歌風臺”景點。工人開山炸石,清理出了這么一塊長2米、寬1.1米、厚0.6米的山巖,青色的石面布滿灰白色樹枝狀的 花紋,交錯分割出片片“龍鱗”,遠看就像隱藏在碎石中的一段“龍身”。張慶雨見了,忙請工人幫忙推到一邊。他回家取來數碼相機拍照,竟然在上面發現了人 形、馬、狗、貓頭鷹等栩栩如生的形象,附著其上的還有形狀各異的水生植物的化石。

    張慶雨研究芒碭山石頭的歷史文化,也向地質專家請教石頭的成因,如今算得上“半個專家”。這幾日,他應《中國收藏》雜志之約,正在伏案寫一篇關于龍鱗石的研究文章,標題就是《芒碭山的石頭開出美麗的花》。從中能感到他對芒碭山的石頭有一種深切而真摯的熱愛。

    收藏石頭是件愉悅身心的事。張慶雨精神矍鑠,身體健康。三層樓高的懸崖峭壁,別人見了繞著走,他花半個小時就翻過去了。魚山、磨山、僖山,哪座山上出產哪種石頭,他都摸得一清二楚。他和這些石頭已經 有了默契:石花藏在石縫中,文石流散在碎石灘上……那些和他有緣的石頭,會用自己獨特的色澤、反光,跟他主動“打招呼”。

    張慶雨的老伴和孩子都在永城市區生活,他自己 守著保安山腳下這間簡陋的小屋。“我從小在芒碭山長大,覺得這里最好、最舒服。”與山石相伴,他的生活過得怡然自得。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辦一個芒碭 山奇石展,將他多年的收藏展現給世人,讓更多的人能領略到芒碭山的美、造物的奇幻。(司鶴欣)(原標題:芒碭山“石癡”張慶雨)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商丘網—商丘日報 原文時間:2012-06-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