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延壽路,人人都想走。哪兒有不落的旭日,什么是長壽的緣由……”
少女美妙的歌聲伴著清脆的鳥鳴從梨園深處傳來,令我們為之一振。“俺縣不僅是長壽之鄉,也是歌舞之鄉哩!”同行的河南省寧陵縣副縣長史繼明興奮地說。
據史繼明介紹,目前寧陵6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多達56位,全縣人均壽命達到75.2歲,已有“長壽之鄉”之稱。
我們來到縣城西北7公里處的石橋鄉葛伯屯葛天文化遺址,遠遠便見一通石碑立于楊樹林中,嫩綠的樹葉簇擁著古碑,顯示出一種幽靜悠遠的意境。遠古葛地天氣 多雨,河道壅塞,洪水泛濫,人們情緒憂郁,身體也逐漸衰弱,于是部落首領葛天氏創造出健身的歌舞供大家唱跳,讓人們活動筋骨,利達關節,排除潮濕陰沉之 氣,使人們恢復了健康。起源于勞動的音樂就這么流傳下來。
寧陵人稱自己過的是“花天酒地”的日子。那意思是:在梨花叢中,賞葛天樂舞, 喝張弓美酒,住長壽之地。他們還有“常吃唐僧肉,怎么能不長壽?”的說法。原來,寧陵年均氣溫14.4℃,濕度74.1%,樹木多,盛產金蟬。《西游記》 里說唐僧是金蟬子化身,這便是上述說法的來由。金蟬低熱量、低脂肪、高營養,吃下去的確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我們沿著信陵路從縣城西行 10公里,來到陽驛鄉胡大莊胡郭氏老太太家,105歲的老人家正在精神抖擻地洗著衣服。問她累不累,她呵呵一笑,竟然答道:“吃苦是消苦,享福是消福,不 干活才累!”老人與小兒子一家住在一起,吃的是自己種的糧食與蔬菜,住的房間里沒安空調暖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身體十分硬朗。
該鄉另一位百歲老人鄭秋棠家院內雜草叢生,他獨自住在低矮簡陋的房子里,屋里唯一的擺設,是一輛最原始的獨輪車。他身邊沒有子女,嫁出去的女兒偶爾會去探望一下。他在陽驛這條熱鬧過兩千多年的古驛道上推了一輩子的獨輪車,一直保持著知足、樂觀的態度。
寧陵古稱寧邑,意為人民渴望安寧。如今的寧陵不僅環境清靜,人們的內心也十分安寧。這大概也是寧陵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
夕陽下的寧陵,花香馥郁,陣陣歌聲又乘著香氣飄了過來。我們不禁都有一種陶醉的感覺。(原標題:寧陵 訪長壽之鄉)
來源:《 人民日報***版 》( 2011年05月31日 第 08 版) 常量 劉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