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市委中心組舉行2017年第二次集體學習(擴大)報告會,市委書記王戰營作題為《堅定文化自信 》的報告,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廉政黨課。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慧主持報告會。
市領導蘇長青、周樹群、曾昭寶、史根治、李俊峰、岳文華、吳祖明等參加報告會。
王戰營在報告開始時指出,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華夏五千年文明史在商丘沒有中斷過,這也是商丘有別于其他地方的特點和優勢。我們要認真學習商丘歷史,了解商丘文化,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優秀文化基因,努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
報告中,王戰營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第一,深刻認識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的重大意義。
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定文化自信論述的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堅定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在重大場合強調文化自信,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國文化熱,大大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從內涵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民族、國家以及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強烈認同感與自豪感;二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有著堅定信念,從發展實踐中把握文化發展前景;三是對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合理的揚棄。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基于當前的經濟背景、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我們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黏合劑”功能,使之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性力量。
這是深入貫徹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需要。《意見》中指出,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由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三部分組成。其中,核心思想理念包含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包含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人文精神包含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更值得我們自豪的是,中華民族創造的華夏歷史文明是世界上沒有中斷的文明,她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根植著最優秀的文化基因,使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深感驕傲和自豪。
這是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重大部署的需要。我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和發展, 2016年9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方案》,就創新區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具體部署。省委書記謝伏瞻多次強調,我省將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加快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讓中原文化更具影響力吸引力。省十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加快建成全球華人根親文化圣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這為我們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切實可行的規劃目標,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加快形成既融入中原又有商丘特色的文化戰略。
這是充分發揮文化作用的現實需要。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以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它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方面組成。文化的作用至關重要,對個體而言,“以文化人”,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精神品格,也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社會而言,“文以載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特殊作用和獨特功能就是對個人和社會的“教化”,從而塑造個人、引導社會。上升到國家層面,文化就是一種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升國家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把它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這是我國文化戰略不斷豐富完善發展的需要。華夏歷史文明綿延五千年從未中斷,她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可見一斑,但是如何把吸引力、魅力發展成為“軟實力”,是我國文化戰略實施的宏偉目標所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新中國歷代領導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國文化戰略不斷豐富完善發展指明了方向。特別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習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幾代中央領導人的集體智慧結晶,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愿景。
第二,商丘歷史文化在華夏歷史文明發展中的作用。
華夏歷史文明起源于黃河中下游地區,商丘正處于華夏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歷史文明的搖籃,商丘歷史文化是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商丘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商丘地區就有人類的活動。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商丘境內的睢陽區、梁園區、永城市、寧陵縣等地發現大量早期人類活動的文化遺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龍山文化遺址,學術界又稱之為“河南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 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表明原始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經在商丘的土地上生活了。據史料記載,三皇五帝都曾在商丘及周邊留下過足跡,其中“三皇”中的燧人氏、神農氏和“五帝”之一的帝嚳高辛氏長期生活在商丘。燧人氏鉆木取火,開啟了中華先民的熟食時代和人類文明的新紀元,被奉為“人文始祖”、火神,成為傳說中的“三皇”之首。神農氏就是傳說中的炎帝,也叫朱襄氏,“柘城為朱襄氏之邑”,可以得出結論“炎帝神農氏都于商丘”。帝嚳是五帝之一,受封于高辛(今商丘市南23公里睢陽區高辛鎮),故又稱高辛氏。帝嚳后妃簡狄吞燕卵而生契,契就是商人的始祖。這也是《詩經·商頌》中“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來歷。到閼伯六世孫亥的時候,服牛馴馬、以利天下,開創了華夏貿易的先河。因此,商丘被稱為“華商之源”。至今,商丘大地上仍然留存有燧皇陵、閼伯臺、帝嚳陵等文化遺跡,有力地證明了商丘是遠古人類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商丘在華夏文明發展初期就具有重要的地位。商丘的歷史文化伴隨著華夏歷史文化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不僅見證了華夏文明的歷史滄桑,也成為華夏文明輝煌燦爛的代表文化之一。
商丘是春秋戰國和兩宋時期著名的“圣人之都”。春秋戰國時期,商丘為宋國區域,宋國是“中華圣人文化”的源頭,處于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學派皆出自于宋國。諸子百家中,老子、莊子、墨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這個時期的商丘被稱為“圣人之都”,以商丘為軸心,輻射周邊,在豫魯蘇皖接合部方圓百里范圍內形成了“中華圣人文化圈”現象。“諸子百家”中的這些圣人、圣賢都與商丘有著重要的聯系,儒家始祖孔子的祖籍就在商丘;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是鹿邑人,長期在商丘一帶活動;道家的另一位代表——莊子,其故里就在民權縣境內;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先祖為商丘人,曾在商丘做過宋國的大夫;名家的惠施以及融合道、墨兩家的宋钘,均為商丘人。在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引領下,以宋國(今天的商丘)為中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中華圣人文化圈”現象,成為華夏歷史文化的主要內容,影響了數千年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兩宋時期的商丘古城,開創了中國華夏文化的又一座文化高峰。其代表人物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為北宋培養了大批國之重臣。坐落在商丘的應天書院作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其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難以超越,范仲淹在此由求學到講學,孕育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商丘是中國重要的古都城之一。商丘是1986年國務院公布的我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不間斷的城市,素有“中國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館”之美譽,建城歷史可以上溯到夏商時期。從傳說中的帝嚳都亳,到有文獻記載的商湯都南亳,直到清朝末年,商丘的城市地位一直非常重要。商丘具備了作為“大古都”的歷史、政治等構成因素,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古都城之一。因此,中國古都學會在《2015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關于推進商丘市古都文化研究與發展的意見》中指出,商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
商丘是歷史上影響中國命運的戰爭事件的多發之地。商丘襟帶河洛,背依黃河,屏蔽江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為中原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楚宋鏖兵于泓水而定興衰,漢高祖斬蛇于芒碭以興義師。明清以降,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國、捻軍均長期于商丘活動。平定漢初“七王之亂”,使商丘成為穩定漢室的首功之地。張巡血戰睢陽城,“守一城捍天下”,使商丘成為佑護大唐復國的“江淮屏障”。為人民共和國舉行奠基禮的睢杞戰役、淮海戰役都以商丘為主戰場,商丘是淮海戰役的肇始地和結束地。商丘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演出過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第三,傳承弘揚商丘歷史文化中的忠誠干凈擔當基因,打造過硬干部隊伍。
商丘是一座源遠流長的華夏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其中忠誠、干凈、擔當是商丘歷史文化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商丘文化中最顯著的基因。
要傳承弘揚商丘文化中的忠誠基因,筑牢黨員干部忠誠理念。商丘文化中忠誠基因的精髓具有正直恭敬、真誠不欺、恪盡職守、堅守正義等特點。商丘忠誠文化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深受農耕文明、儒家文化、墨家文化的影響。在商丘歷史上,涌現出了許多“忠誠”之士,如伊尹、正考父、灌嬰、沈鯉、魯雨亭、王飛霄等,形成了許多忠誠故事。目前,對于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說,忠誠就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要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這個核心作為最大的政治。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擔負好惠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責任。要解決突出問題,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要樹立標桿榜樣,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樹牢政治理想,把好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堅決防止“破窗效應”。
要傳承弘揚商丘文化中的干凈基因,錘煉黨員干部干凈品質。商丘文化中干凈基因的精髓,具有清剛高潔、勤政奉獻、不畏權貴、重義輕利等特點。商丘廉政文化的形成受商丘人民勤儉節約、重義輕利等傳統美德的影響,以及儒、道、墨思想文化的影響。在商丘歷史文化中涌現出了許多“干凈”官員,如子罕、橋玄、呂坤、湯斌、宋犖、王貫三、竇榮恂等,燦若星辰的“干凈”文化故事,造就了商丘厚重的清德文化。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戰斗在各條戰線上的商丘市領導干部,更是把這種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留美歸國博士后夏邑人劉佑全為全市黨員干部樹立了典范。在當前新的時期,對于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說,干凈就是要遵規守矩重操守。要自覺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有更高的修養境界。要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要匡正選人用人風氣,堅持原則,遵守《準則》和《條例》。要警惕防范被不法分子“圍獵”,堅持依法用權、嚴以用權、廉潔用權,堅持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矩。要自覺主動接受監督,要用好執紀問責“四種形態”,做到對黨、對組織忠誠老實,清白做官,干凈干事。
要傳承弘揚商丘文化中的擔當基因,培育黨員干部擔當精神。商丘文化中擔當基因的精髓具有憂國憂民、挺身而出、舍我其誰、仗義執言等特點。商丘擔當文化的形成主要受肇始之地、圣人文化和地理歷史的影響。商丘歷史文化中“擔當”之人眾多,如朱襄氏、燧人氏、火神閼伯、倉頡、相土、王亥、花木蘭、張巡、宋纁、楊東明、袁可立、侯執蒲和近現代的無數抗日英雄、“老堅決”潘從正,等等。目前,對于共產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說,擔當就是要履職盡責有作為。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在矛盾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突發危機面前挺身而出,在個人失誤面前敢于擔責,在歪風邪氣面前堅決斗爭。要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堅決查處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市委態度是鮮明的,就是零容忍,對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破壞選舉紀律、拉票賄選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各級黨員干部只有走正道、走大道,才能有前途,才能不誤入歧途。
市五次黨代會以來,商丘經濟社會持續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實現了今年第一季度 “開門紅”,主要經濟指標高位運行,生產總值增速8.6%,居全省第2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稅收收入增速居全省第1位。這是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和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大家堅持馬上辦抓落實的工作作風,自覺踐行忠誠擔當干凈干事的要求,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取得了顯著成效,做出了積極貢獻。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感謝。
第四,大力推進商丘古都城保護建設與宣傳推介,為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做出商丘貢獻。
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高地,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也寄托了900多萬商丘人民的期盼和希望。我們要深入挖掘梳理商丘歷史文化資源,深刻認識到商丘古城是承載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獨具魅力的古都城。在三皇五帝時期,商丘是帝嚳都亳,高辛鎮現有帝嚳陵遺址;在夏朝,商丘是少康中興之都,建都綸邑(今虞城縣東南);在商朝,商丘是湯都南亳,即現在虞城縣谷熟鎮;在周朝,商丘是宋國都城,稱睢陽城,已經得到考古發掘證實,2006年被列為國家文保單位;在漢朝,商丘是梁國都城睢陽,在現存歸德府古城南湖一帶;在北宋,商丘是陪都南京,成為宋朝的政治中心之一、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在南宋,商丘是開國都城,宋高宗趙構于1127年4月至應天府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由此可見,即使帝嚳都亳不計,歷史上商丘亦有六次稱“都”或“國都”。因此,我們要準確把握商丘是一座獨具魅力的古都城這一定位,大力推進古都城保護與宣傳推介,以“游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為主線,全力建設以古都城為核心的綜合文化景區,打造“一城閱盡五千年”文化旅游品牌,帶動全域文化旅游業的跨越發展,進而促進全市文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推進商丘古都城保護建設,展現商丘五千年歷史文化。一要展現商丘五千年不斷代的文明史。以現存明清歸德府古城景區保護建設為重點,依托商丘歷代故城遺跡及文物遺存、史籍記載、民間傳說,推進建設不同時期不同主題的文化景區,承載和展現商丘五千年不斷代的歷史文明。二要充分展現商丘歷經五千年的城市建設史。從記載的湯都南亳,到周朝宋國都城遺址、西漢梁國三百里梁園、隋唐睢陽城、北宋應天府(南京)城,再到城墻、城湖、城郭三位一體保存完好的明清歸德府古城,商丘城市建設歷經周、秦、漢、三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延續發展至今沒有間斷。要通過文物勘探發掘和明清歸德府古城的保護修復,建設華夏城市建設博物館,系統梳理商丘獨特的城市建設文化,充分展現商丘悠久的城市建設史。三要展現商丘五千年兼容并蓄的人文文化。商丘有商文化、火文化、漢梁文化、木蘭文化、根親文化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設商丘古都城景區,要集中展示這些寶貴文化,進一步彰顯商丘古都城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四要生動再現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商丘歷史上誕生了一批對中華文明史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先后發生過一系列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在歷史教科書上都有記載。要以明清歸德古城為代表的歷史遺跡為主要載體,以展現中華文明史中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為主線,打響“游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的旅游品牌,打造商丘以文化為核心的魅力城市品牌,讓游客在休閑中暢游和領略華夏文明史。
推進商丘古都城保護建設,以古都城與周邊城區聯動發展提升商丘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從中心城區發展看,現存歸德府古城及古都城景區規劃范圍是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委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著重建設商丘古城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高鐵商貿中心區、商務中心區“金三角”。因此,規劃建設古都城景區,要樹立全局眼光,將古都城景區納入全市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古都城景區和高鐵商貿區、商務中心區的規劃建設,有序將歸德府古城內居住人口向周邊城區疏解,優化古都城景區路網結構,增強古都城景區與周邊城區之間道路通行能力,謀劃好古都城景區與周邊城區的產業布局對接,把古都城景區打造成為商丘新城區的歷史文化傳承區、休閑旅游區和生態涵養區,實現古都城景區與周邊城區聯動發展。通過建設古都城景區,進一步提升商丘城市建設的內涵和品位,為商丘發展樞紐經濟提供支撐平臺,增強商丘作為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推進商丘古都城保護建設,帶動全市以文化為核心的全域旅游。縣域是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平臺,除了中心城區外,全市各縣的文化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民權地域內有葵丘會盟臺、莊周故里、江淹故里、兄弟雙狀元——宋庠、宋祁故里、白云寺等。柘城境內有柘城故城、孟莊遺址、李莊遺址、泓水之戰遺址,有朱襄氏陵、邵園漢墓、七臺八景等著名景點。寧陵是“中國葛天文化之鄉”,是戰國四君子之一信陵君的封地,境內有葛城遺址、丁堌堆遺址、葛天氏陵等文保單位和旅游景點。睢縣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國家文保單位宋代圣壽寺塔,省級文保單位喬寨遺址、周龍崗遺址、匡城故城、睢州故城、無憂寺塔、袁家山等。虞城是“中國木蘭之鄉”,是釀酒鼻祖杜康造酒發祥地、倉頡造字之地,境內有木蘭祠、利民古鎮、倉頡墓、任家大院、營郭遺址等文保單位和旅游景點。夏邑是孔子祖籍以及孔祖文化的發源地,境內有清涼山遺址、三里堌堆遺址、孔子還鄉祠、天龍湖公園,及“彭雪楓將軍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永城是“漢興之地”,其境內有芒碭山漢梁王陵墓群、崇法寺塔、造律臺遺址、王油坊遺址和陳官莊烈士陵園等文保單位和著名景點。各縣(市)要強化保護與傳承,加快編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保護規劃,劃定保護范圍,明確保護措施,嚴禁拆真古跡建假古董;要開展歷史建筑和優秀近現代建筑普查及保護規劃編制,建立保護名錄;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機制,科學劃定并重點保護傳統文化活動或展現場所。市級層面要進一步挖掘梳理歷史文化資源,以構筑連通周邊的全域旅游為重點,將各縣(市)文化符號聯結起來,推進以文化為核心的全域旅游業跨越發展,努力將商丘建設成國家文化旅游名城。
推進商丘古都城保護建設,要把握好幾個方面的關系。一要把握好文化與發展的關系。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對歷史文脈的延續傳承。要把古都城景區作為展示商丘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將文化內涵與經濟元素有機融合,在宣傳推介、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延續傳承商丘歷史文化。二要把握好保護展現與修復利用之間的關系。要以敬畏歷史、敬畏古城的態度,堅持在保護展現的基礎上修復利用,防止對歷史街區、歷史建筑進行大拆大建。規劃建設要把握細節,注重把握古城的建筑風貌、單體設計、建筑色調等細節,建筑色調應以明清風格為主基調,同時要保留一定的民國、建國后的建筑特色,讓游客在古城內有穿越時空的感受,進一步增強古城的歷史厚重感。要處理好明清歸德府古城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共生關系,使古城與城湖、城廓及城外建筑相互輝映、和諧一體。三要把握好建設時序與建設任務的輕重緩急關系。當前,首要的是抓緊對規劃進行修改完善,規劃出臺按照程序報批后,根據規劃要求的建設時序和建設任務的輕重緩急,將古城保護修復項目細化分類,列出詳細清單,分項目施工。對古都城景區的專項文化景區,要按照考古發現及遺址留存情況,排列出建設順序,有序推進建設,爭取早日將商丘打造成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古都城景區。
王戰營最后強調,商丘又好又快跨越發展離不開文化支撐,離不開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創新。我們要高舉省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構筑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大旗,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的指示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傳承文明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以“馬上辦抓落實”的作風和態度,全力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商丘傳承創新區,推動商丘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為全國、全省文化事業發展做出商丘“得天獨厚、獨一無二、濃墨重彩”的貢獻。
參加報告會的還有:現職市廳級領導同志,各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管委會主任、兼任管委會副主任的黨工委副書記,市委各部委主要負責同志,市直機關各單位、市管企業和大中專院校主要負責同志,各人民團體主要負責同志,省駐商單位、金融機構及新聞媒體主要負責同志,市委黨校教員和學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