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商丘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初春探訪清涼寺

2013/9/6 15:28:45 點擊數: 【字體:


初春探訪清涼寺


    我不愛少林寺的喧囂,獨愛清涼寺的寂寥。

    同樣是佛門,少林寺太過浮華,入世太深,而清涼寺偏居一隅,無法像少林寺一樣與名山相映生輝,引來眾多人頂禮膜拜,她就那么寂寂地安居鄉野間,有時難免會讓人生出“大隱隱于市”的感慨,這個“市”絕非是現代詞語里所解釋的鬧市,而是市井之間,鄉野之地。

    清涼寺位于商丘市梁園區王樓鄉清涼寺村。初次尋訪清涼寺,她可不是那么好尋找到的,你得問路邊閑聊的村人或者街上玩耍的孩童,他們會熱情地給你指路,左拐,再右拐,再左拐……順著他們所指的方向尋去,驀然到了。就這么空曠的一塊地,有一小小的門樓,上書“清涼寺”三字。

    “清涼寺”三字竟是趙樸初大師的墨寶,蒼勁樸拙中透出非凡功力。這樣小小的寺院,這樣聞名國際的大師,在相映成趣中默默印證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道理。

    從“清泠”到“清涼”

    從“臺”到“寺”,一字之變,就歷經了從漢至宋幾百年的滄桑,也印證了自佛教在中國的深遠影響。

    從“清泠”到“清涼”,兩字之變,變化的不僅僅是傳說,還有對文人雅士的敬重到對皇家的無上敬仰。

    說到清泠臺,有人還稱之為清涼臺,但以我妄斷,清涼臺這個名字是經不起揣摩的。試想,西漢梁孝王劉武筑“梁園”,此臺作為行宮,有奇花異草、茂林修竹,亭臺樓閣相接,四周碧水環繞,楊柳垂岸,芳草染地,蝶飛蜂舞,可謂美不勝收。況且梁孝王廣攬天下文人雅士相約于此,有司馬相如、枚乘等,或聚于華美的宮中比賦,或到遼闊的曠野中打獵,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留下千古文壇佳話。此等勝地,用“清涼”二字豈不太俗?“清泠”的響亮與雅、美才能與此等文人相屬。

    那么“清涼”從何而來呢?這源于與趙匡胤有關的婦孺皆知的傳說。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時,盛夏時節常到臺上乘涼避暑。一天夜里有幾個蚊子嗡嗡作響,吵得他很心煩,他就喊道:“不能讓人清涼清涼嗎?”于是蚊子盡去,此后這里再沒有蚊子。

    作為一個高臺建筑,蚊子自然要比歸德府城內的蚊子少,在城內他都能忍受蚊子的騷擾,反而到了這么一個清涼之地,他竟忍受不了,似乎于情理不通。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細究下去,他渴求的清涼,絕非僅僅與蚊子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渴求內心世界的清涼,他要在這樣一個絕少人煙的地方,一個人在不被任何人、任何物打擾的情境下細細地考慮一些家國大事、宏圖大業。

    趙匡胤任歸德節度使時,后周政權已經風雨飄搖。周世宗病死后,年僅7歲的周恭帝加授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檢校太尉,仍兼殿前都點檢。時年34歲的趙匡胤一躍成為后周禁軍的最高統帥。“身懷利器,必起殺心”,深藏不露的趙匡胤看到幼主年少,朝政凋敝,常和手下的將領們在清涼寺縱論天下大事,研討軍事機密,終于成功策動兵變而“黃袍加身”,推翻后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

    有著這樣的野心,考慮著“易幟”的大事,誰能不慎之又慎!一旦事成,即可榮登龍位,威加海內,一旦事敗,即要被誅滅九族。他言語間所渴望的清涼,背后的玄機恐怕就在于此。

    能佐證這種考慮的,最過硬的證據就在于藏兵洞。所謂藏,就是不能見天日。作為手握重權的將軍,皇家軍隊可任意調遣,干嗎還要修十余華里長的藏兵洞呢?兵變時供將士出入?抑或是為兵變不成留下一條后路?恐怕兩者兼有之。進有路,退有步,“黃袍加身”就這樣在一群無后顧之憂的將士們的推動下熱熱鬧鬧上演了。

    趙匡胤做了皇帝后,御賜敕封清涼寺,清涼寺也因此成為宋時的皇家寺院。與當時的武臺山、西京洛陽、福建莆田清涼寺并稱為全國四大清涼寺。一時間寺院香火旺盛,僧侶最多時達千余人,清涼寺步入其歷史上最輝煌鼎盛時期。

    從相思樹談到清白

    在我的記憶中,留下傳說的樹無外乎兩種,一是皂角樹,一是相思樹。皂角樹年久了,便有了傳說,漸漸成了神樹,仿佛能看病,能救人,似乎還有其他的功能,不一而足。而相思樹的傳說卻要單純而凄美得多,也是最不走板的。千年來流傳的傳說很多,但能不以訛傳訛、能不走板變樣的不多,相思樹就是個例外。這為什么呢?我們很難不將此歸結于人們對美好愛情的祝福和向往。

    商丘有皂角樹、相思樹好幾棵。可是能共生于一處的,僅清涼寺而已。在清涼寺的后院,有棵千年皂角樹,見證著寺院的歷史,這棵樹的前面,兩棵相思樹緊緊挨著。站在樹下,撫摸著這皸裂的樹皮,不由讓人想起傷感的傳說——

    宋國人韓憑娶了個美貌傾城的妻子何氏,宋康王便要韓憑把何氏獻給他,韓憑不從。為了讓何氏轉變心念,宋康王將韓憑處死,然后帶何氏登清涼臺游覽,意圖讓何氏體驗君王的榮華,沒想到何氏卻縱身跳入清涼河自盡。韓憑和何氏的墳旁生出了兩棵根部相互盤繞、枝葉相覆相接的樹,猶如一對相擁而泣的情侶。

    不羨慕榮華富貴而對愛情忠貞不渝,何氏以自己的死來保全自己的清白和貞操。其人其節,可嘉可嘆。因愛情的自由和自由的愛情的緣故,貞操觀固然已經過時,可是清白還是要提的。如果在政界,就要清清白白做官,造福一方,如果在商界,就要清白做事。總之,為人處事以清白為道德底線還是很重要的。可是當下,現實總讓人很尷尬,有些人唯恐自己清白,唯恐自己不夠黑、不夠壞,于是自己搞自己的緋聞,自己曝自己的艷照,于是乎,網上一炒,大家一關注,人氣就來了,不管人家罵聲一片,我自洋洋得意。可笑?可氣?可悲?

    清凈滄桑耐追尋

    黃塵古道煙云散盡,清涼禪寺寂寂長存。

    眼前的清涼寺已遠遠小于宋時,如今只是明清時留下的一處不大的佛教建筑群。斑駁的院墻,雖略顯破舊,可是所陳留的滄桑古韻別有情致。逶迤的巷道,寂寂無聲,雖然逼仄,但一路上去,總會使人感到別樣的清幽。如果有佛鐘相伴、佛號相送,這塵世的煩惱便會脫去幾分。當你再看到釋凈空大師的神來之筆“真誠清靜平等正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法書聯語,冥冥之中,會使人有所感悟。

    寺院的門外是高高的臺階,兩邊各有一個大土坑,坑里各有一仿古涼亭的雛形,據說這臺下之池,便是史書中記載的 “淥地”,又名“清冷池”。今日的清冷池依稀還有舊時的模樣,但卻再也不見那清澈的流水、悠游的魚群、寂寞的老樹,不免讓人生出一絲蒼涼之感,也許這就是 “繁華落盡,滄海桑田”吧。

    其實說來,作為佛門凈地,需要的就是這種氛圍,如果熱熱鬧鬧的如游樂場,誰還來這里干嗎呢?留有佛門的本真,這應是禪院存在的一種意義。可是當禪院與旅游收入掛起鉤來,情景也許便不再有了。少林寺整天亂哄哄的,花紅柳綠的男女整天扭來扭去,和尚念經的心思便會淡了許多。現在,清涼寺也一直在擴建,擴建對寺院的發展是好事,可是清靜之地越發難尋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丘日報 2011-02-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