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公元前235年),韓國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戰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主持編纂了《呂氏春秋》,是雜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被稱為雜家鼻祖。
別具慧眼 奇貨可居
早在戰國時期,陽翟便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作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成為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來自各諸侯國的商旅們云集這里,商品交易十分活躍。呂不韋自幼天資聰穎,智力過人,在隨父經商期間,很快便悟出了經商之道在于奇貨可居。于是,他頻繁來往于各諸侯國,販賤賣貴,很快就成為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賈。這時,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戰爭十分頻繁,諸侯們為保霸業永固,在結盟訂約的同時,還互派王室子孫為人質,以示守信。秦國安國君的兒子公子異人,因為是庶出,又得不到父祖的寵愛,被當做人質送往趙國的國都邯鄲。由于秦國出爾反爾,毀約攻打趙國,趙王十分惱怒,想殺掉公子異人進行報復,被平原君勸阻。趙王權衡再三,把異人安置到邯鄲叢臺居住,并派大夫公孫乾監視異人的舉動。公子異人內無恩寵,外無禮遇,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盡管他的父親后來被立為太子,但他的處境依然沒有多大改善。
大約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63年),呂不韋經商到了邯鄲,偶然遇到了窮困潦倒的公子異人。他得知異人的遭遇后,感慨之際,心中陡然萌生出一個奇特的想法:經商之道在于奇貨可居,這個公子異人,不就是一樁可以發財的大買賣么!他回到客棧問父親:“種地的收益有多少?”父親答道:“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珍珠寶玉的利潤有多少?”父親再答:“百倍。”父親雖然對兒子沒頭沒腦的問話感到奇怪,但他認定呂不韋心中一定醞釀有重大的計劃。這時,呂不韋又非常嚴肅而認真地問:“假如我能幫助一個本來毫無希望的人成為一國之君,您說這件事的利潤又會有多少呢?”父親沉思片刻說:“這種投資的利潤是無法用數量來計算的!”呂不韋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立即把自己的想法與打算和盤托出。父親問他為何萌生出這個想法?他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原來,公子異人的父親安國君被冊立為太子后,立沒有兒子的華陽夫人為正夫人。異人的父親有20多個兒子,異人排行在中間,生母又失寵了。因此,呂不韋認為:只要找到能說動華陽夫人的契機,讓華陽夫人把公子異人認為適子(嫡子),異人就能成為儲君,日后承襲王位自然也就順理成章。呂不韋的父親對他的想法非常贊賞,父子二人決心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險,做成一筆大買賣。
呂不韋不惜花費重金,同監視異人的趙國大夫公孫乾結識并成為好朋友,從而取得了接近異人的機會。有一天,他推心置腹地對異人說:“如果您相信我的話,我就可以改變公子的處境和地位!”異人對一個陌生人說這些不著邊際的話感到茫然,就不無嘲諷地說:“如果真有這種可能,還是先改變一下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再來考慮我的問題吧!”呂不韋鼓動如簧之舌,娓娓而談。最后誠懇地說:“我的身份和地位要靠公子您的身份和地位改變以后,才能改變。”異人終于理解了呂不韋的良苦用心,并對他充滿了感激之情。呂不韋接著說:“您爺爺年紀大了,您父親在冊立為太子后,他寵愛的華陽夫人被立為太子妃。可她沒有兒子,這樣,立誰為嫡子的決定權實際上就操縱在華陽夫人手中。公子您知道自己的處境,一旦您爺爺過世,您父親繼位,那時公子縱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條件同日夜守候在您父親身邊的兄弟們爭奪太子地位。”異人困惑地問:“可是我怎樣才能被父親立為嫡嗣,獲得太子之位呢?”呂不韋胸有成竹地說:“公子不必多慮,此事我早有安排。”異人被呂不韋這番話感動得叩頭致謝,并允諾:“如果真有一天如先生策劃的那樣,我情愿裂土相封,同先生共享秦國。”
呂不韋在取得異人的信任后,拿出五百金讓異人在邯鄲打點左右,結交諸侯賓客。又用五百金廣泛搜集天下奇珍異玩、珠寶首飾,悄悄地帶到秦國。然后,通過也嫁到秦國的華陽夫人的姐姐,呂不韋把“異人奉敬”的東西轉呈給華陽夫人。并且將公子異人在邯鄲因思念華陽夫人而日夜哭泣等話轉達給華陽夫人,又通過華陽夫人的姐姐對華陽夫人規勸道:“古往今來,凡以色事人者,色退便會失寵。眼下夫人雖深得太子寵愛,可惜沒有兒子。為何不趁得寵之時,早日結恩施惠于諸公子中仁孝賢慈者,推薦其成為世嗣,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對待。這樣,不但現在被別人尊敬,而且等自己的兒子繼位后,母以子貴,仍然會受到萬人敬仰。如今,公子異人仁孝賢慈,又誠心依附于夫人,如果夫人能把他認做兒子,那就成了異人沒有王位之想,卻能登上王位;夫人沒有子嗣,卻有了兒子。”華陽夫人聽了這番話,越想越有道理,于是就把異人如何仁孝賢慈,如何受人敬仰的贊語對安國君訴說,說罷潸然淚下,感慨道:“我很榮幸能夠得到太子的恩寵,可惜妾身沒有兒子,我想把公子異人認作自己的兒子,請太子立他為嫡嗣,使妾身日后有所依靠!”對華陽夫人有求必應的安國君答應了她的請求,并取出一塊玉,親手刻上“嫡子異人”幾個字,做為信物交給了華陽夫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召見了呂不韋,賞給異人大批財物,并懇請呂不韋做異人的老師,輔佐異人。至此,呂不韋的計劃成功了第一步。
工于心計 以國易宗
呂不韋不惜巨資為異人取得了嫡嗣的地位后,異人就把呂不韋視為心腹,大小事情都要和他商議。由于呂不韋收買了監視異人的公孫乾及其下屬,所以異人的行動已是非常的自由。公子異人已非昔日窮困潦倒之時,他嗜色如命的本性完全暴露了出來。工于心計的呂不韋看到這種情形后,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在他胸中產生。
呂不韋尋到一絕色女子趙氏后,收她為妾,并請人教她歌舞。等趙氏身懷有孕后,就邀請異人到自己家中赴宴。席間,他令歌姬獻舞助興,呂不韋有意讓趙氏混在其中。異人一見趙氏,驚為天人。他毫無顧忌地向呂不韋索求此女,幾經懇求,呂不韋才點了頭。異人如獲至寶,喜滋滋地把趙氏帶回自己府中,異人不知趙氏有孕之事,趙氏自然也守口如瓶。僥幸的是,趙氏懷孕一年才生下一子。異人非常高興,給兒子取名正,并冊立趙氏為夫人。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國再次毀約攻打趙國,并包圍了邯鄲城。趙王一怒之下,就要殺掉秦國的人質公子異人。由于呂不韋早已買通監視異人的公孫乾,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呂不韋當然不會看著異人坐以待斃,于是用重金(史稱六百金)來賄賂看守異人的士卒及守城軍士,喬裝打扮,以經商在此遭遇戰亂,以要回陽翟老家為名,帶異人逃出了邯鄲。公子異人這才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人質生涯,幾經輾轉返回秦國。到咸陽后,異人按照呂不韋的安排,一身楚服去拜見華陽夫人。華陽夫人見狀,就情不自禁地對異人說:“我是楚國人,看到你一身楚服,就好像見到了故國親人。你對我如此赤誠,實在令人感動。我定會把你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并且親自為他改名為楚。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公子楚為太子。太子楚為趙氏所生兒子起名為嬴政,這就是后來的秦始皇。呂不韋費盡周折,終于實現了以國易宗的計劃。
權柄弄國 文治武功
秦孝文王(安國君)在位一年后去世,太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立趙氏為后,嬴政為太子,呂不韋為相國。
在呂不韋任相國期間,七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統一天下的條件也逐漸成熟。呂不韋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發動了大規模的兼并戰爭,僅在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的兩年間,就率大軍滅東周、東攻韓、南擊楚、北伐魏,瓦解了諸侯國聯盟。
公元前247年,莊襄王病死,太子嬴政繼位,史稱秦始皇。當時嬴政年僅13歲,太后趙氏臨朝聽政,朝政大權為太后與呂不韋所把持,嬴政尊稱呂不韋為“仲父”。大權獨攬的呂不韋,對各諸侯國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戰略攻勢。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呂不韋派兵連續攻克韓國、魏國的沿黃(黃河)一帶,形成了一條可以南擊楚、北擊趙魏、東擊齊魯的戰略走廊,為日后秦王朝消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呂不韋在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37年的13年中,不但順應統一天下的歷史潮流,不斷派軍攻打六國,攻城掠地開疆拓土,而且深知人才的重要,廣泛招納天下英才、賢士,一時之間,飽學之士紛至沓來,門下賓客多達2000余人(其中著名的有甘羅12歲就被任命為使臣,出使燕趙不辱使命;李斯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得力助手)。呂不韋看到諸子百家競相著書立說,也組織門下賓客,綜合先秦各派學說,編纂出《呂氏春秋》一書。這部巨著借助各派理論,諸家之言,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理論。
機關算盡 終誤卿命
秦莊襄王去世后,呂不韋以相國之位,仲父之尊,獨攬朝政。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況且以國易宗,陰謀得逞,可謂當初的投資獲得了極大的收益。他在被封為文信侯后,又自賞封邑十二縣,門下賓客數千人,仆役萬人,真可謂權勢顯赫。
年幼的嬴政繼位后,呂不韋與趙太后舊情復燃。隨著秦王嬴政年齡的日漸增大,親政已指日可待。精明的呂不韋意識到自己的權勢太重,勢必會與王權發生矛盾。另一方面又怕秦王知道自己與太后茍且之事。他為了轉嫁矛盾,便把自己的門客嫪(ai)佯稱宦官,推薦給趙太后充當寵幸。嫪(ai)得勢后,伙同趙太后把持朝政,胡作非為,把秦國搞得烏煙瘴氣,秦王朝的統一事業處于停滯狀態。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親政。親政后的秦王要鏟除妨礙王權的嫪(ai),嫪(ai)不甘心失敗,起兵反叛。秦王對此早有戒備,叛亂很快被平息。在審理嫪(ai)一案中,秦始皇發現此案同呂不韋有牽連,并隱隱約約得知了一些當年在邯鄲的秘密。鑒于呂不韋的功績,以及他的特殊身份,秦王欲殺不忍,欲罷不能,只好罷免了他的相國職務,勒令他到河南洛陽居住。
呂不韋到洛陽后,各諸侯國紛紛派人登門探望,并以相國之位相許,希望利用他的才能來抵御秦國的進攻,但都被呂不韋堅決地拒絕了。盡管如此,秦王對他依然放心不下,在給呂不韋的詔書中公開責備他,并再次下令將呂不韋及全家遷往蜀地。
呂不韋清楚秦王嬴政的心性為人,知道對自己決不會就此罷手,更嚴酷的打擊會接踵而至。他實在不愿看到兒子誅殺父親的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在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服毒身亡。他死后,他的門客偷偷地把他葬于洛陽附近的北邙山。(關于呂不韋墓,《魏書·地理志》有這樣的記載:陽翟有呂不韋墓。或云:在縣西三十里鎮鋒里三甲,估計應為今順店的毛呂一帶,只可惜因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
呂不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名杰出的商人無疑是成功的,因為他做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買賣,甚至于不留痕跡地實現了一次改朝換代,以國易宗。作為權臣,他為秦王統一中國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堪稱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