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鈞瓷(資料圖片)
說起鈞瓷,河南人無不為之自豪,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讓國內外無數人為之陶醉。如今,在鈞瓷之鄉禹州市,有無數的民間藝人正為鈞瓷的發展默默耕耘,劉瓷輝就是其中之一。
靠燒鈞瓷發家致富
劉瓷輝是土生土長的神垕人,1973年,他進入國有鈞瓷加工廠當了工人。1982年,劉瓷輝在自己的院落里辦起了第一家個體窯口,成為最早創業的個體戶。他也把自己的名字“次會”,改成了“瓷輝”。
為了突出釉色渾厚瑩潤的特點,他踏遍了神垕的山山水水,尋找不同的礦石原料,然后進行分析試燒,從中尋找規律。如今,劉瓷輝家的四層小樓,就是他個人的“鈞瓷博物館”,總面積500多平方米的三個展廳,擺放著3000多件瓷器:紅若玫瑰海棠,藍如深海碧空,紫比丁香蘿蘭,白似晶瑩明月……
精美的瓷器,自然引來無數的購買者。如今,劉瓷輝每年的收入,多達數百萬元。
鈞瓷產業年產值50億元
在禹州,像劉瓷輝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僅在神垕鎮,就有百余家。而一些生產鈞瓷的大企業,更不得了,日產10萬件以上的陶瓷企業有30多家,形成了年產值50億元、出口創匯5000多萬美元的生產規模。
小小鈞瓷緣何具有如此之大的神奇魅力?禹州市委書記周庚寅一語中的:關鍵是實施了鈞瓷“精品工程”,提高鈞瓷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進而發揮鈞瓷的“名片”效應。
周庚寅說,禹州市成立了鈞瓷產業發展委員會和禹州市陶瓷工業局,負責對全市的鈞陶瓷工業進行統一管理,還成功申報了鈞瓷的原產地域保護,并按照鈞瓷生產的質量要求,融合現代審美情趣,制定了鈞瓷生產的藝術和質量地方標準。在此基礎上,出臺了《關于加強鈞瓷管理的實施辦法》,對鈞瓷等級進行了明確界定,提高了生產鈞瓷的準入“門檻”,保護了鈞瓷品牌,杜絕了鈞瓷產品的粗制濫造。
如今,先后有18種鈞瓷被確定為國禮贈送給國外政要。其中孔家鈞窯、榮昌鈞窯、星航鈞窯等7家被評為全國鈞瓷七大名窯,并成為河南省知名品牌。去年,禹州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原標題:發揮鈞瓷名片效應,禹州鈞瓷年出口創匯五千多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