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許昌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許昌

許昌風俗——市聲

2013/9/18 9:45:06 點擊數: 【字體:


    市聲就是叫賣聲,各地有各自的市聲文化。在許昌,叫賣俗稱“吆喝”。常言道:賣啥吆喝啥。農民叫賣自家地里出產的東西,毫不講究,直接放開嗓子吆喝:

   “誰買蘿卜!”

    “誰要菠菜!”

    “賣西瓜了!”

    而有一定叫賣經驗的商販則很講究,叫賣多用方言,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而且抑揚頓挫,有一定的韻味。有些叫賣還配以簡單的擊打樂器,顯得非常熱鬧。不同行當都有其固定的叫賣模式,這些模式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已經約定俗成,即使顧客沒聽清叫賣的內容,根據叫賣者的語氣、語速、語調也能判斷出他們是賣什么的。

    賣豆腐的除了嗓門大、底氣足之外,還有個講究,豆腐的“腐”和“父”同音,如果把“腐”字喊得太突出,就會有人似乎是無意中答應一聲,平白當了回兒子,能算不吃虧嗎?所以,叫賣時把“豆”喊得字正腔圓,而把“腐”字喊成“乎”,音調也陡然降低,就成了“豆——乎哦”。賣小雞的、賣漿面條的也都用大嗓門:“賣——雞娃嘍”,“賣”字叫得非常嘹亮,用升調,而且聲音拉得很長,而“雞娃嘍”三個字發音很快,幾乎聽不出叫的是什么;叫賣漿面條更有特色:“漿面條兒——”女人的叫聲,尖,非常尖,“漿面”二字發音很快,“條”字兒化后拉得較長。

    “找頭發換針”是過去走街串巷經營小百貨的代名詞,顧客可以用錢買他們的商品,也可以拿廢銅碎鐵、破布頭舊鞋子等去“換”,尤其是用頭發換,他們更喜歡,所以他們就吆喝“找頭發換針”。經營者拉著一輛架子車,車的前半部分放著一個四四方方的木箱子,箱子蓋兒是玻璃框做的,箱子被隔成了許多小格子,里面裝著針頭線腦、別針兒頂針兒、小鏡子、紅頭繩、木梳子、竹篦子等,有的還捎帶經營當時非常流行的兒童食品——糖豆和江米蛋兒;車的后半部分用來盛裝回收上來的東西。“找頭發換針”的顧客主要是婦女和兒童,所以,叫賣的聲音要盡量地委婉一些、動聽一些、親切一些。“找頭發換針——”或“找頭發換針,換江米蛋兒、換——別針聲兒——”聲音細膩悠長,音質甜美,最后一個字拉得很長,音調由高到低,慢慢消失,讓婦女和孩子們聽了之后覺得很友好、很安全。

    聲音拉得最長、最婉轉悠揚的叫賣當屬磨刀剪者,他們肩扛一條長板凳,斜跨背包,背包里裝著戧刀、磨石等工具,一步一踱,很有派頭的樣子,“戧——剪子來——磨——菜——刀——”幾乎一字一頓,聲音高亢、拉得很長。

    最滑稽的叫賣聲是那些修補鍋、盆者發出的,這些手工經營者多來自安徽,他們把修補鍋、盆叫“轂轆鍋”,也許是“錮漏鍋”。招攬生意時,操著生硬的許昌方言叫喊:“轂轆鍋——釘——鍋。”第一個“鍋”字和“釘”字聲音響亮、拉得很長,第二個“鍋”字發音較低、戛然而止,讓人聽了很憋氣,總覺得還有些什么沒吆喝出來。

    過去,有一種以閹豬為生的人,“閹”在方言中稱“擇”,所以人們稱這些人是“擇豬的”。他們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插一紅纓子,叫賣時聲音很怪、很玄乎,“擇——豬兒哦。”“擇”字發音尖細悠長,“豬兒哦”發音急促,三個字幾乎是一個音節,還捏著腔兒,像雨后青蛙的叫聲。

    叫賣時配以敲打器樂,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敲打一陣兒再叫賣,很能招攬顧客。敲打樂器不是亂用的,不同的行當有固定的樂器,比如:“咚咚咚”,撥浪鼓一響,就表明貨郎進村了;“梆——梆、梆。”梆板一響,那就是賣油郎來了。有些精明的小商販,把所賣商品編成順口溜,如賣江米糕:“江米糕、江米糕,老頭吃了不彎腰;江米糖、江米糖,小孩吃了不尿床。”又如買老鼠藥:“夾子打、籠子捉,不如俺的老鼠藥(“藥”在許昌方言發“喲”音);老鼠藥、老鼠藥,老鼠吃了跑不脫;大老鼠吃了蹦三蹦,小老鼠吃了當場不會動。”這些叫賣聽起來滑稽可笑,但能讓顧客牢牢地記住,廣告效應奇佳。

    現在,經營者把叫賣聲錄了音,用電喇叭一遍接著一遍地播放,“快來挑,都來買,兩雙襪子要三塊。”從早叫到晚,實在讓人心煩。(韓曉民)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