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昌民間,凡遇婚嫁生子、生日祝壽、客人來訪、朋友聚會、同事升職、喬遷開業(yè)等等,都離不開一個字——吃。在家中也好,去飯店也罷,總要擺酒設(shè)宴,“撮”上一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特的宴席風(fēng)俗。
宴席上的座位非常講究。客人落座后,面對著門口的兩個位置為上座,上座左首為首席、右首其次;首席左邊依次是第三、第五位置,次首席右邊依次是第四、第六位置;和首席正對的座位是陪客者的位置。貴賓坐在首席和次首席位置,其他客人和陪同人員按照輩分或家庭地位就位。一般來講,官場宴席,職務(wù)高者坐首席;商界宴席,財產(chǎn)多者坐首席;親屬宴席,輩分長者坐首席;訂婚宴席,女方長輩坐首席;結(jié)婚宴席,媒人坐首席;婚后第一個春節(jié)到岳父家走親戚,新女婿坐首席。其它座位可根據(jù)情況而定,如果地位有爭議,就相互謙讓,你拉我推,顯示出各自的修養(yǎng)。舊時家中設(shè)宴,婦女和孩子不許入席,更不允許孩子站在旁邊咬著指頭看客人吃飯。
如果在家中設(shè)宴,客人入席之前,要把涼菜上齊;如果在飯店設(shè)宴,則先點涼菜,后點熱菜。上菜的順序是先涼后熱。涼菜有葷有素,飯桌的四角擺放素菜、中間擺放葷菜,另外,還有“上青下白”的講究:根據(jù)蔬菜的顏色,裝青色蔬菜的盤子如芹菜、蒜苗等,要擺放在主位的兩角;裝白色蔬菜的盤子如綠豆芽、蓮菜,則擺放在下首的兩角。涼菜、熱菜上完之后,離席之前要上一道或兩道湯,湯可咸可甜。舊時,許昌北郊俎莊出產(chǎn)一種“雞腿白菜”,葉片肥潤,菜幫無渣滓,菜湯呈白色膠狀,因其外形如雞腿而得名,雞腿白菜配以許昌出產(chǎn)的淡水蝦仁燉湯,味道格外鮮美,稱“白菜蝦仁湯”,是重大宴席上的壓軸菜,客人喝過這道湯才散席,因雞腿白菜不可多得、許昌的淡水蝦難以尋覓,后來就用味道也很鮮美的雞蛋湯代替,做雞蛋湯時,湯出鍋前把攪拌均勻的蛋清、蛋黃倒入沸騰的湯中,湯再次滾開即可出鍋,因此戲稱雞蛋湯為“滾蛋湯”,豁達的客人還這樣自嘲:喝過雞蛋湯就該離席“滾蛋”了。
在比較正式的宴席上,吃飯要守規(guī)矩。首先要根據(jù)自己的身份自覺地尋找座位,即使應(yīng)該坐在主位上,也要謙讓一番。不能菜一上桌就急于下手,更不能不停地夾菜、吃菜,要等主人招呼后才能動筷,如果首席把筷子放下,其他人也應(yīng)跟著把筷子放下。吃相要斯文,不能大塊地往嘴里塞食物,咀嚼飯菜、喝湯時盡量別發(fā)出響聲,否則會被視為“下作”。就餐過程中不剔牙、不亂吐,不談影響食欲的話題,如果吃帶骨頭、皮殼的飯菜,應(yīng)把骨頭、皮殼放入自己的碟中,不能亂放在餐桌上或仍到地上。另外,還要管好手中的筷子,夾取食物時,另一只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以免食物滴漏,夾取食物后,不能一看是不喜歡的食物就再放回盤碟中,不許用筷子把食物翻來翻去或拿筷子在菜盤上方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而不夾菜,也不許將筷子含在嘴里品來咋去,更不許用筷子敲打碗盤或?qū)χ酥钢更c點,最忌諱把筷子豎插在碗里或食品上,因為祭祀時筷子才這樣放。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酒足飯飽后,等客人全部放下筷子,主人和陪客者才能放下筷子,賓主聊天片刻,客人要主動告辭,“客走主家安”,也不失為宴席上的最后一禮。(韓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