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神系中,灶君的官位并不顯赫,職務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按字面意思理解,他是玉帝的炊事班長之一,當然,也應該算是玉帝靠得住的嫡系部隊,所以玉帝派他到人間管理灶火,兼暗中探察人們的言行,每年臘月二十三升天,向玉帝匯報,然后帶著玉帝的批示,于除夕之夜再潛回人間,把新的一年里上天降臨的吉兇禍福帶給各家。
說白了,灶君其實就是玉帝派到人間的臥底兒。誰是總經理或董事長,工人們并不過分在意;而誰是車間主任或帶班經理,工人們須特別記在心里,工資、獎金、補助、先進之類的切身利益,頂頭上司說了算!所以,灶君在民間的地位絕對蓋過太白金星或托塔天王,被稱為“ 司命真君”、“護宅天尊”,甚至尊稱為“灶王爺”,似乎和“老天爺”平級。重視起見,許多人家的掌柜的,紛紛主動交權,奉灶王爺為一家之主,常年祭拜。舊時,每家的廚房里都張貼有灶王爺的神像或設有灶王爺的神龕,兩邊配以對聯,上聯:上天言好事,下聯: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也許是擔心灶王爺的精神生活,怕他常年呆在廚房里孤單寂寞,后來,人們就在灶王爺的神像旁邊添上去了個女的,稱“灶王奶奶”。也不知道灶王爺他老人家對這樁婚姻是否滿意,但人們的赤誠之心不容置疑。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就要啟程了,這可是個關鍵時刻。送禮送早了,時間一長,人家兒又多,稍微一疏忽,灶王爺就會把送禮的事兒給忘了;送得晚了,灶王爺已經出發,沒見過你送的好處,哪會給你帶來好處?所以,臘月二十三這天正是火候。就像一般人送禮那樣,祭灶儀式也放在晚上。擺放祭品、焚香禱告、磕頭燒紙應該是人神對話的基本方式,但讓灶王爺吃灶糖就顯得不厚道、不實誠。灶糖很甜,粘性卻很大,如果一口咬得太多,就會粘住牙。人們的愿望是好的:常規的匯報方法,都是先談成績、后說不足,灶王爺吃了灶糖,嘴就會甜,在向玉皇大帝匯報時,出口自然甜言蜜語,成績肯定是突出的;等提不足之處的時候,牙被粘住了,無法開口,那些壞事也就掩蓋過去了,這樣,上天就只會降福了。能夠占據神位的,沒有一個糊涂蛋,人們這點小聰明絕對瞞不過灶王爺。
祭灶時殺紅公雞也必不可少。觀音菩薩坐蓮臺,太上老君騎青牛,連牛魔王都有個辟水金睛獸,灶王爺怎么可以沒坐騎呢?雖然說神仙都會飛,可是,飛就等于人間的步行,飛著上天庭,不氣派,也沒面子,奔馳、奧迪弄不起,至少也得坐輛面包車吧?紅公雞就是灶王爺的面包車。祭灶儀式將要結束的時候,放了鞭炮,就等于把灶王爺送上了面包車,然后把酒澆在紅公雞頭上,紅公雞一激靈,就等于面包車啟動了。這并不神奇,別說是雞,就是人,弄杯酒潑頭上,大冷天的,不激靈才怪呢。按照慣例,神靈享用后的祭品,最終還要咽到人的肚里,于是大家興高采烈地吃著灶糖,抱著對灶王爺的殷切希望,開始準備過年的事兒。
另據傳說,灶王爺長得眉清目秀,為預防女人見了他后產生非分之想,就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看起來,人們對這事還是相當謹慎的,即使是對神仙,也不敢大意。我覺得這大可不必,不是在灶王爺身邊安了個灶王奶奶嗎?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韓曉民)